山東一家四口的蒸包子火了,一人一個真過癮,網友:你家喫飯真香
導語:山東一家四口的蒸包子火了,一人一個真過癮,網友:看你家喫飯真香,明天我也試試!
今兒一大早,門鈴就叮咚叮咚響個不停,開門一看,老爸老媽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門口,額頭上還冒着細密的汗珠。“村裏今兒有殺豬的,我們提前預定了20斤土豬肉,趕緊給你送過來!”老爸一邊說着,一邊把手裏沉甸甸的袋子往廚房搬。
老媽接過話茬:“這土豬肉香得很,城裏買不着,知道你工作忙,沒空回去,我們就給你送來了。”看着爸媽忙前忙後的身影,我心裏暖烘烘的。這些年,只要村裏有啥好喫的,爸媽總是第一個想到我,變着法兒地給我送過來,就怕我在城裏喫不好。那些新鮮的蔬菜、土雞蛋、自家磨的麪粉,哪一樣不是飽含着爸媽的心意?
老媽進門瞧見我正在收拾冰箱,眼尖地發現了我冷凍室裏的槐花,“這不正好嗎?有現成的豬肉,還有槐花,咱們今兒就蒸一大鍋槐花豬肉包子吧,你爸前幾天還說想喫包子了呢。”我一聽立馬來了精神:“那敢情好,我這就發麪,您幫我準備調餡。有您這個得力助手在,我可就輕鬆多了。”
說幹就幹,我翻出麪粉袋,舀了滿滿一大盆麪粉,加了適量的酵母,又摻了一小勺白糖,這樣發出來的面更蓬鬆。溫水慢慢倒入麪粉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等麪粉變成絮狀,再下手揉成光滑的麪糰。蓋上溼布,放在暖和的地方,就等着它慢慢發酵了。
那邊老媽已經開始處理槐花了,她把冷凍的槐花取出來化凍,土豬肉切成小塊,老媽手法嫺熟地剁成肉餡,菜刀與案板碰撞出有節奏的“咚咚”聲,聽着就舒坦。
老媽在肉餡里加入適量的鹽、生抽、老抽、料酒,又撒上一把切得細細的蔥薑末,最後淋上一點香油,順着一個方向攪拌均勻。等肉餡調得差不多了,再把擠幹水分的槐花放進去,輕輕拌勻,餡料就做好了。
這時候,麪糰也發好了。我把麪糰取出來,放在案板上反覆揉搓排氣,然後搓成長條,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老媽那邊已經準備好了擀麪杖,我擀皮,她包餡,配合默契。
老媽包包子可是有一手,只見她拿起一個麪皮,放上適量的餡料,手指靈活地捏着邊緣,一轉一捏,一個漂亮的包子就成型了,圓鼓鼓的,上面還有一個小小的褶子口。“媽,您這手藝真是絕了,我老是包不出您這麼好看的包子。”我由衷地讚歎。老媽笑了:“多練就會了。包包子不在乎好看難看,重要的是餡料實在,味道好。”
說說笑笑間,一籠籠包子就包好了,我把包好的包子放在蒸鍋裏,進行二次發酵。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包子看起來更加飽滿圓潤了,就可以開火蒸了。大火燒開,上汽後轉中火,蒸上十五分鐘,關火後,按照老媽的囑咐,不要急着開蓋,再燜上一分鐘,這樣包子纔不會回縮。
終於,期待已久的時刻到了,我掀開鍋蓋,一股濃郁的香氣撲面而來。蒸好的包子白白胖胖,皮薄餡大,隱約可以看到裏面的餡料,讓人垂涎欲滴。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燙得在手裏來回倒騰,也捨不得放下。輕輕咬上一口,鬆軟的外皮包裹着鮮香的餡料,槐花的清香與土豬肉的鮮美完美融合,肥而不膩,滿口留香。“好喫!太好喫了!”我一邊喫一邊含糊不清地讚歎。
老爸也拿起一個包子,慢悠悠地品嚐着:“這槐花包子,就是小時候的味道。”老媽感慨道:“現在城裏人整天點外賣,能喫上自己蒸的包子,多好啊!自己做的,乾淨衛生,料又足。”
我們一家四口圍坐在餐桌前,喫着熱乎乎的包子,聊着家常,其樂融融。不一會兒,一大鍋包子就被我們消滅得差不多了。每人至少喫了三四個,真是過癮。我拍了一張包子的照片發到朋友圈,沒想到一下子火了。朋友們紛紛留言:“看你家喫飯真香!”“這包子看着就好喫!”“明天我也試試!”
是啊,有時候,幸福就是這麼簡單。一鍋熱氣騰騰的包子,一份父母無私的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溫馨,就足以讓人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幸福。
所以,如果你也想嚐嚐這美味的槐花豬肉包子,不妨自己動手試試。相信我,自己做的包子,比外面買的香多了。不只是因爲食材新鮮,更是因爲裏面包含的那份心意和情感,是任何飯店都比不了的。明天就是週末了,不如也蒸一鍋包子,和家人一起分享這份簡單而真摯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