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家三口的晚餐,都是家常菜,做法簡單快手,開胃又好喫!
最近連續加班,感覺好久都沒正兒八經做頓晚餐了,每天都是湊合着喫點,要麼點外賣,要麼煮點速凍水餃。今兒正好下班早,太陽還沒落山我就到家了,心裏那叫一個美——終於有時間好好做頓晚飯了。
推開家門,屋裏靜悄悄的,這纔想起孩子還沒放學,老公也還沒下班。看了眼時間,正好四點過半,來得及施展我的廚藝。想着畢竟是晚上,不能喫得太油膩,但也不能太湊合,得兼顧營養和口味。琢磨了一下,決定做個紅燒肉,熬一鍋大米粥,再烙幾張薺菜餅。對了,冰箱裏還有我們山東當地的特色火燒,用烤箱烤一烤,香得很。
說幹就幹,繫上圍裙,打開音樂,廚房就是我的天地。先把大米淘洗乾淨,加水放進電飯煲,按下煮粥鍵,這大米粥最是養人,熬得稠稠的,米油都熬出來,喝上一碗,胃裏舒坦。
薺菜雞蛋餅是我們家的最愛,做起來也簡單,老媽送來的薺菜,我都洗乾淨焯好水,分裝凍在冰箱裏,隨時想喫隨時取。
取出一包薺菜解凍,攥幹水分,放在案板上切碎放進大碗裏,打上三個雞蛋,加一小勺鹽,少許胡椒粉,再慢慢加入麪粉,一邊加一邊攪拌,直到變成濃稠適中的麪糊。
平底鍋燒熱,刷一層薄油,舀一勺麪糊倒入鍋中,用勺子背輕輕攤開,聽着“滋啦”一聲,香味立刻就冒出來了。小火慢煎,等到一面定型,翻個面,煎到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我一連烙了四張,一張摞一張,金黃翠綠相間,看着就有食慾。
紅燒肉雖然費時間,但味道絕對值。從冰箱裏拿出一塊五花肉,肥瘦相間,三層五層,特別漂亮。把肉切成大小均勻的塊,冷水下鍋,加幾片姜、一勺料酒,大火煮開,撇去浮沫,撈出後用溫水沖洗乾淨,瀝乾水分。
炒鍋燒熱,不用放油,直接把焯好水的五花肉塊放進去,小火煸炒。看着肉塊慢慢出油,表面變得金黃,這時候把多餘的豬油倒出來,留着炒菜特別香。然後加入幾顆冰糖,翻炒至融化,讓每塊肉都裹上糖色。接着烹入料酒,加生抽、老抽,扔進幾片姜、兩個八角,翻炒均勻。
把炒好的肉塊轉移到砂鍋裏,加熱水沒過豬肉,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慢燉着。我看着砂鍋裏“咕嘟咕嘟”冒着小泡,紅亮的湯汁在肉塊間翻滾,滿屋子都是肉香味兒,心裏特別滿足。
趁着燉肉的功夫,我把火燒放進烤箱,180度烤了十分鐘。這是我們山東的特色,外面酥脆,裏面柔軟,空口吃都香。六點半,門口傳來鑰匙聲,孩子和老公一前一後進了家門。“哇,媽媽,今天做什麼好喫的?這麼香!”孩子把書包一放就衝進了廚房。
老公也跟着進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好久沒聞到這麼香的味兒了,今天有口福了。”我看着他們倆那饞樣兒,忍不住笑了:“快去洗手,準備喫飯。”
紅燒肉已經燉得差不多了,打開鍋蓋,湯汁收得剛剛好,每塊肉都紅潤油亮。我撒了一把蔥花,關火。把粥盛進碗裏,餅切成小塊,紅燒肉裝盤,烤好的火燒放在碗裏,一一端上桌。
餐桌上,孩子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紅燒肉放進嘴裏,一邊哈着氣一邊說:“媽媽做的紅燒肉最好喫了,我們學校食堂的跟這個沒法比。”
老公舀了一勺大米粥,吹了吹,喝了一口,滿足地眯起眼睛:“這粥熬得好,米油都熬出來了。”我給他們一人夾了一張薺菜餅:“嚐嚐這個,今年的薺菜,可香了。”“嗯!真好喫!”孩子咬了一大口。老公直接用手拿起一個火燒,“咔嚓”咬了一口:“還是咱們山東的火燒好喫,烤過之後更香了。”
看着他們喫得這麼香,我心裏特別欣慰。雖然都是家常菜,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喫着熱乎乎的飯菜,聊着一天的趣事,這種平凡溫馨的時刻,纔是最珍貴的。
分享一下我的紅燒肉小竅門:
一是煸炒肉塊時要耐心,一定要把多餘的油煸出來,這樣喫起來纔不膩;
二是加水一定要加熱水,如果加冷水,肉遇冷收縮,就不容易燉爛了;
三是最後收汁時要不停晃動鍋子,防止粘鍋,讓每塊肉都均勻裹上湯汁。
薺菜雞蛋餅的關鍵:
麪糊不要調得太稠,稍微稀一點,烙出來的餅更軟;
火候要掌握好,一定要小火慢煎,這樣纔不會外糊裏生;
薺菜本身有特殊的清香,不需要加太多調料,簡單的鹽和胡椒粉就足夠了。
這頓晚餐,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家的味道,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放慢腳步,爲家人做一頓飯,看着他們喫得開心,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生活嘛,就是這樣,一日三餐,平凡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