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毛豆,不要直接下鍋煮,多加一步,顏色翠綠不發黃,越喫越有味
豆莢鼓囊囊的,披着一層細密的絨毛,綠得晃眼,活脫脫一個個裝滿夏天滋味的小口袋。這當口,毛豆正當季,便宜又新鮮,買上一大兜,煮一煮,就是最接地氣的消夏零嘴兒。可回家煮熟的毛豆蔫頭耷腦,顏色發黃發暗,活像曬蔫了的舊葉子。嘗一口,豆子寡淡無味,跟水煮的沒兩樣,豆莢還咧着嘴,豆子都跑湯裏去了。想喫個完整飽滿、鹹香入味的毛豆,咋就那麼難?
問題就出在第一步! 很多人圖省事,毛豆拿回家沖沖水,嘩啦一下就倒進滾水裏開煮。這可就大錯特錯了!想煮出顏色翠綠油亮、鹹味絲絲入扣的好毛豆,下鍋前,必須得多加一個關鍵動作——給毛豆莢“剪角”!

可別小看這“剪角”一步,它可是讓毛豆翠綠又入味的祕密武器!
1、毛豆莢這層“綠衣裳”其實挺密實,直接煮,鹽水很難浸透進去。兩頭一剪,就像開了兩個小小的“天窗”。滾水裏融化的鹽分、花椒大料的香味,就能順着這小口子,暢通無阻地鑽進豆莢深處,把裏面的豆粒兒給醃得透透的。

2、 煮毛豆時,豆莢裏面會產生熱氣。要沒個出口,熱氣越憋越多,壓力一大,“嘭”一下,豆莢就裂開了,豆子全蹦到湯裏,撈都撈不贏。剪了角,熱氣能從小口子裏跑出來,豆莢就能安安穩穩地待在鍋裏,保持完整漂亮。

3、剪角還有個妙用,它能幫助毛豆在煮的時候更快熟透,縮短高溫煮制的時間。煮的時間短了,葉綠素破壞得就少,出鍋後用冷水一激,那顏色,翠綠翠綠的,看着就喜人,一點不發黃發暗!
“剪角”這步做完,後面煮起來就順風順水了:
1、剪好角的毛豆,放清水裏,用手輕輕搓洗兩遍,把浮灰和剪下來的小碎屑沖掉。
2、煮鍋要大,水要放足!水多才能讓毛豆受熱均勻,顏色也保護得好。大火把水燒得咕嘟咕嘟滾開。

3、水開了,先別急着下毛豆! 把鹽放進去,再扔幾粒花椒、一兩個八角、兩三片香葉。讓它們在滾水裏煮個一兩分鐘,把香味煮出來。
4、毛豆下鍋,不蓋蓋子! 香味飄出來了,這時候把處理好的毛豆倒進鍋裏。重點來了:千萬別蓋鍋蓋! 一蓋上蓋子,鍋裏的熱氣跑不掉,毛豆就像被悶在蒸籠裏,很容易就捂黃了。就讓它敞着鍋煮。

5、保持中大火,讓水一直滾開着。煮個大概6到8分鐘。別煮太久,煮爛了口感就差了,要的就是那口帶着點韌勁兒的脆嫩。
6、時間一到,立馬用漏勺把毛豆撈出來! 直接倒進事先準備好的冰水盆裏(沒冰水用涼白開也行,多換兩次水降溫)。這“冰火兩重天”一激,毛豆的顏色瞬間就定格在那最鮮亮的翠綠色,想變黃都難!

一盤碧綠如玉、鹹香誘人的煮毛豆就大功告成啦!捏起一個,輕輕一擠,飽滿的豆粒兒就蹦出來了。丟進嘴裏,鹹鮮的滋味從豆子裏面透出來,混合着豆子本身的清甜,嚼着還有韌勁兒,越喫越香,根本停不下來!夏天傍晚,煮上一大盆翠綠油亮的毛豆,配瓶冰啤酒,或者追個劇,那滋味,才叫一個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