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10年一遇,今年是哪天入伏?今年的三伏天會很熱嗎?

來源: 更新:

導讀: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爲炎熱的時候,此時的氣候如同蒸籠,悶熱難耐。而三伏天包括頭伏、中伏、末伏,這三伏天的這段日子裏,不少人每天都度日如年,大家都希望最炎熱的三伏天快點過去。而2025年三伏天,到底是哪裏一天入伏,會很熱嗎?據說今年三伏天是10年一遇,今年三伏天到底和往年有啥區別呢?接下來我就一一的講述給大家聽。

爲啥會有“三伏天”這個說法,因爲“伏”即“潛伏、隱藏”,古人認爲三伏天是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的時期,故稱“伏日”。每年三伏天時,因爲太陽照射地球后,地面留存的熱量遠大於揮發的熱量,這就導致三伏天氣候特別炎熱。而在三伏天裏面,因爲冷熱氣候會時不時的碰撞,此時雨水就會增多,而高溫天下,雨落地後會快速蒸發,這就導致氣候異常的溼熱,而又溼又熱的環境像蒸籠一樣,使得人渾身難受。

而在溼熱的三伏天,會使得很暴躁,所以在三伏天裏,大家也要養好身體,在三伏天裏,我們日常養生要圍繞着“祛溼、防暑、健脾、養心”這4點進行,祛溼很簡單,多喫一些茯苓、薏米等祛溼的食物,而防暑只需要減少在太陽下暴曬的時間,健脾只需要每天早晚運動30分鐘,養心只需要少煩躁多睡眠,做好這些,我們最起碼能平平安安的度過整個三伏天。

而入伏的日子,不僅和天文曆法 、陰陽五行有關係,而且還和氣候規律 密切相關。古人認爲每年入伏的時間要數“庚日”,因爲“庚”屬金,而夏季屬火(五行中“火克金”),古人認爲“金”在火旺的夏季需“伏藏”,所以根據天干地支紀日法的說法,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爲初伏,夏至後第四個庚日爲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而《歲序總考全集•一年二十四節氣詳解》中也有關於三伏天的記載,“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終上所述,2025年三伏天的時間表就出來了。

初伏時間:2025年7月20日 - 7月29日

中伏時間:2025年7月30日 - 8月8日

末伏時間:2025年8月9日 - 8月18日

大家看了這個時間表,是不是發現今年三伏天,一共只有30天,而最近10年的三伏天裏,每年三伏天都是40天,相比較往年的三伏天,今年三伏天整整少了10天,所以今年30天的三伏天是10年一遇。而今年伏天只有30天,主要原因是今年的中伏只有10天,因爲根據天文曆法說法,夏至到立秋之間如果有4個庚日,當年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則中伏有20天,而今年夏至到立秋只有4個庚日,所以今年只有10天。

而今年的三伏天到底會不會熱呢?古人就說:“早入伏涼颼颼,晚入伏熱死牛",每年入伏的時間一般在7月11-7月20號,而今年入伏時間是7月20號,所以今年是晚入伏,而晚入伏熱死牛,所以今年入伏後,天氣會比較炎熱,但是今年的三伏天僅有30天,相比較往年的40天,今年少了10天比較炎熱的氣候,我們會過得比較輕鬆。而今年的立秋後,天氣還是比較炎熱的,因爲有句俗語是"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死牛",今年立秋的時間是8.7號,還處於最炎熱的中伏,所以今年屬於秋包伏,而秋包伏熱死牛,所以立秋後,大家也要注意防暑。

2025年三伏天10年一遇,因爲今年的三伏天僅有30天,按照天文曆法計算,今年7月20號入伏,8月19號出伏,而且今年的三伏天有可能比較熱,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如果今天的文章對您有幫助,請點一個關注,點一個贊,這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後續胡師傅還會給大家講解更多做菜訣竅、養生技巧,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