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暑,今年小暑不一般,牢記“5個”習俗,安安穩穩過夏天

來源: 更新:

“小暑”是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一般在每年有公曆7月6日到8日之間。今年的小暑在7月7日,它標誌着炎夏正式起步,雖然開始了持續炎熱的天氣,但卻還未到頂峯,大暑纔是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


“今年小暑不一般,熱浪滾滾地冒煙”,在民間有“早小暑”、“晚小暑”的說法,早小暑,是指出現在農曆五月末和六月初的“小暑”;而“晚小暑”則是指出現在農曆6月中旬左右的小暑。今年的小暑節氣交接正逢農曆的6月13,比以往略遲一些,在時間分佈上,屬於“晚小暑”。諺語云“晚小暑,熱死牛”,雖然說得有些誇張,但也意味着今年小暑節氣之後會很熱。


在古代,小暑節氣都會有一些傳統習俗,今年小暑不一般,牢記“5個”習俗,清心靜氣安安穩穩過夏天!

一、曬書畫和衣服

“小暑到,人曬衣裳龍曬袍”,小暑節氣是一年之中氣溫較高,日照時間較長之時,而且陽光的輻射較強,因此,在古代有小暑曬書畫和衣服的習俗,也稱爲“曬伏”。衣服和書畫經過陽光的洗禮,高溫殺菌防潮,可以避免蟲蛀或發黴。


二、喫麪條和餃子

在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說法,小暑節氣之後不久就將迎來頭伏,此時酷暑難耐,人們往往會沒精打采、沒有食慾。而這個時候正是小麥剛剛收穫不久之時,家家戶戶都是麥滿倉,用來做餃子和麪條喫,在過去那可是最美味的開胃解饞飯了。


餃子餡可以選擇當季的新鮮蔬菜,例如角瓜、黃瓜、茄子等;而麪條則可以做成涼麪,既可以補充營養,又能清熱解暑。

三、遊伏

在有的地區還有小暑“遊伏”的習俗,也就是人們在伏天出去到適合避暑的地方遊玩散心,既驅散暑氣,適當的運動還能強健身體。

四、喫黃鱔

民間自古便有“小暑黃鱔賽人蔘”的說法,體現了小暑時節喫黃鱔的傳統和人們對其營養價值的認可。小暑前後的黃鱔正是最爲肥美之時,此時的黃鱔正值產卵前,肉質鮮嫩、營養豐富。中醫認爲其有強筋骨、補氣血的功效,很適合炎熱的夏季補充能量。


五、喝綠豆湯和蓮子羹

小暑節氣氣溫高、溼度大,綠豆湯和蓮子羹都是很適合解暑的消暑美食。民間認爲,小暑節氣綠豆湯和蓮子羹,可以驅散暑氣、預防中暑,是簡單又經濟實惠的消暑佳品。

綠豆湯性涼,是人人喜愛的養生小甜湯,夏天解暑不知道喝什麼就喝它!綠豆湯不只營養好喝,還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暑的功效,在炎熱的夏季來上一碗冰冰涼涼的綠豆湯,解暑又解渴!

綠豆湯要想煮得好喝,一定要將其煮開花,而綠豆湯開花的小祕訣,便是將綠豆浸泡後放到冰箱中凍成冰塊,再放到熱水中煮,這樣就會很容易煮開花了。煮綠豆湯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一些紅棗、百合、薏米和冰糖,來增加口味、同時增強清涼爽口的效果。


蓮子羹是以蓮子爲主要原料,搭配銀耳、百合、冰糖等食材做成的甜品,它的口感清甜綿密,具有清心安神、健脾養胃和補水潤燥的功效。它作爲一款溫和的滋補甜品,適合大部分人在夏季食用,特別是容易煩躁、消化不佳和需要補水潤燥的朋友更適合。


小暑的到來,提醒人們炎熱天氣的來臨,既要做防暑降溫,在飲食上也要注意調整,順應時節,清心靜氣安安穩穩過夏天!

我是曉峯,如果您喜歡曉峯的分享,不要忘記關注喫貨峯子哦!

本文由喫貨峯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