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包糉子有訣竅:糯米泡與不泡的4個要點
包糉子時,糯米泡與不泡,各有門道。牢記以下“4個”要點,無論選哪種方式,都能包出不鬆散不粘連,又香又糯的糉子。

要點一:糯米浸泡的選擇
- 浸泡:若時間充裕,浸泡糯米是個好選擇。將糯米淘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3 - 4小時。浸泡能使糯米充分吸收水分,煮時更易熟,口感也更軟糯。但浸泡後一定要瀝乾水分,否則糉子易鬆散。
- 不浸泡:時間緊張時,不浸泡糯米也可行。直接使用幹糯米包糉子,這樣的糉子顆粒感更強,有嚼勁。不過,煮的時間要適當延長,確保糯米熟透。

要點二:糉葉處理
無論糯米是否浸泡,糉葉處理都很關鍵。把糉葉放入清水中浸泡1 - 2小時,使其回軟。接着將糉葉放入開水中,加入少許鹽和小蘇打,煮3 - 5分鐘。這能消毒糉葉,增加韌性,包的時候不易破裂。煮好後,用清水沖洗糉葉,瀝乾備用。

要點三:包糉手法
- 折葉:取一片糉葉,從糉葉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注意底部不能有縫隙,防止米漏出。
- 填米:若用浸泡過的糯米,先輕輕瀝乾,再填入糉葉漏斗中。如果是幹糯米,可適當混入一些泡米水,讓米溼潤。填至漏斗三分之二處,加入餡料,如紅棗、豆沙、五花肉等,再繼續填米至與漏斗口齊平。
- 包裹:將糉葉剩餘部分折下,蓋住糯米,把糉葉兩側向中間摺疊,包裹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用棉線將糉子緊緊捆綁,線要綁牢,防止煮制時散開。

要點四:煮糉技巧
- 水量:把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水要沒過糉子至少5釐米,確保煮的過程中糉子能充分翻滾受熱。
- 火候:大火將水燒開,保持15 - 20分鐘,讓糉子初步定型。然後轉小火慢煮,若用浸泡過的糯米,小火煮1.5 - 2小時;若是幹糯米,小火煮2 - 2.5小時。煮好後,不要急於取出,讓糉子在鍋中燜30 - 60分鐘,使其更加入味。
掌握這4個要點,無論是浸泡糯米還是直接用幹糯米,都能包出令人稱讚的糉子,享受傳統美食的獨特魅力。#端午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