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是秋冬季節的“小人蔘”,可惜很多人都沒喫對,白白浪費了營養
秋冬天氣寒冷,人們喜歡喫各種補品或火鍋以禦寒取暖,高熱量的肉類、海鮮攝入較多,積聚在胃腸就容易產生食積,積滯日久還會化熱。寒露至霜降時節,正是蘿蔔鮮嫩時。這時候可以喫些白蘿蔔,有助於消食化積、清解裏熱。
中醫認爲,白蘿蔔性涼,味甘、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清化痰熱、消積導滯、下氣寬中的功效,主治痰熱咳嗽、食積腹脹、嘔吐反酸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白蘿蔔有這樣的描述:“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現代研究表明,白蘿蔔中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常喫白蘿蔔可以降低血脂、軟化血管、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
蘿蔔的功效
白蘿蔔生喫、熟喫功效各不同。
中醫認爲,生蘿蔔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肺熱咳嗽、咯黃痰者可以飲生白蘿蔔汁,以祛風熱、清痰熱、潤肺燥。白蘿蔔煮熟後,其辛味就幾乎沒有了,性也不涼了,反而偏溫,能和中補脾,又因其能順氣而能助運化故補而不滯,且其性潤能生津液。
1.調理腸胃
蘿蔔中除了含有纖維素、維生素C、鈣等營養素,還含有萊菔子素等功能性成分,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調理腸胃的作用。
2.預防感冒
蘿蔔中還含有芥子油,它是一種辛辣物質,這就是喫蘿蔔時會感覺辣的原因。芥子油的辛辣味容易被鼻黏膜吸收,對緩解感冒、鼻塞症狀能夠起到一定作用,還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排便。
藥膳方推薦:
1.白蘿蔔牛骨湯
材料:牛骨1000克,白蘿蔔300克,生薑3片,蔥花、食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白蘿蔔切塊,牛骨焯水,撈起沖掉血沫。胡椒粉連同牛骨、生薑一起放入湯煲中,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再放入白蘿蔔煮半個小時,加入食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
功效:祛風散寒,化痰消滯。
2.白蘿蔔乾貝粥
材料:白蘿蔔500克,乾貝50克,大米200克,食鹽適量。
做法:先將白蘿蔔削皮、洗淨、擦絲。乾貝放進微波爐,用中火加熱20秒,取出趁熱拆絲。白蘿蔔、乾貝連同洗淨的大米一同置於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約煮1小時成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益肺,開胃消食,潤肺化痰。
3.白蘿蔔燒肉
材料:豬五花肉500克,白蘿蔔1根,香蔥、姜、醬油、冰糖、料酒各適量。
做法:五花肉切塊、焯水後洗淨浮沫,蘿蔔去皮切滾刀塊,香蔥挽結,姜拍松。鍋內熱油,六成熱時,放入五花肉、姜塊煸炒,依次調入料酒、醬油,等肉吸足了醬汁完全上色後,再倒入開水,沒過肉。大火燒開後,撇盡浮沫,放入蔥結,改小火燉1個半小時。放入蘿蔔,放冰糖調味,再燉30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滋陰,潤肺止咳。
冬食白蘿蔔有禁忌
俗話說“冬食蘿蔔夏喫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冬季雖適合多食白蘿蔔,但也要注意以下3點禁忌。
1.生白蘿蔔性寒涼,體質偏寒或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的人不宜多喫。
2.白蘿蔔富含膳食纖維,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食用後可能刺激胃腸,故不宜多食。
3.服用冬令膏方期間不宜食白蘿蔔。膏方中多含有人蔘等補益之品,因白蘿蔔下氣,與人蔘的補氣作用正好相反,故人蔘等不宜與白蘿蔔同服。
來源:我在120上班、養生中國微信公衆號
編輯:郭蕾
審覈:閆龑 邢天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