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常見食材,是深秋平補好物
在中醫理論中,秋季對應五行爲金,五臟爲肺,五色爲白。金性剛強,冷硬肅殺,秋氣主燥。所以,在秋季食療中,食材應具有少辛、微酸、滋陰、潤燥的性質。
下列這10種素食就是不錯的選擇,大家可酌情選擇。
深秋素養,推薦10種食材
01
百合
百合性微寒、味甘,大暑前後採挖加工,入秋用之正適時,可助養陰潤燥、滋補精血、清心安神。
不論是蒸、煮、炒、燉,功效均不減。
02
蓮藕
整整一個夏天,蓮藕都潛伏在泥塘裏,到了秋天,它便熟透了,正宜食用。
但蓮藕功效生熟有異。
生藕味甘、性涼,是清心潤燥的佳品,用生藕絞汁飲之,可治咯血、便血、尿血、衄血等。
熟藕味甘,性溫和,常食有烏鬚髮、美顏色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藕性偏寒,脾胃虛寒、便溏者不宜食。
03
芹菜
芹菜性味甘涼,具有清胃、滌熱、祛風之功效,還有助於平抑肝陽、降血壓。
芹菜喫法衆多,可切碎做餡料,也可清炒或搭配百合、肉絲炒香。平素口味清淡者,還可以用熱水焯熟後涼拌,也可榨汁飲用。
不過,脾胃虛寒的人宜少喫芹菜。
04
白蘿蔔
白蘿蔔具有清肺、止咳的功效,生喫白蘿蔔可解腹脹之圍,又能促進大腸運動,適宜深秋食用。
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喫;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喫。
05
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既是餐桌常見的菜蔬,又是常用的中藥。
《本草綱目》記載山藥的功效爲“強筋骨,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藥營養豐富,口感細膩,烹飪方法多樣,是營養配餐、食療的好原料。
06
芋頭
芋頭味甘、辛,性平,具有健脾補虛、散結解毒的功效。
選用肉質細膩的芋頭製作芋餅,外皮酥鬆,內餡綿潤香甜,老幼皆宜。
07
紅薯
紅薯性味甘平,具有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之功效。
將紅薯與粳米熬粥有健脾養胃、益氣通乳、潤肺通便的作用。
秋季常食此粥,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減少皮下脂肪,延年益壽。
08
秋葵
秋葵味淡、性寒,歸腎、胃、膀胱經,有補腎、利咽、通淋、調經的功效,還有降糖、保護腸道、減少疲勞、增加抵抗力的作用,被稱爲“綠色人蔘”。
若有口乾、咽乾、小便灼熱、大便乾等秋燥症狀,尤其是有糖尿病者,此時應多食用。
09
慈姑
慈姑又叫白地慄,很早就被作爲藥食兩用之品。其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肝、肺、脾、膀胱經,具有斂肺、止咳通淋、散結解毒等功效。
如出現上火、咽喉乾澀、乾咳、小便灼熱等症狀,可以食用。
10 板栗
板栗有“乾果之王”之譽,《本草綱目》認爲其味甘、性溫,歸脾、腎、胃經,有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之功,還可治腰膝不遂、腫痛瘀血等。
此時節可水煮、蒸或糖炒板栗佐食,亦可與雞、鴨、五花肉紅燒作菜。但平素容易反酸、噯氣者應少食。■
【來源:中國中醫(內容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中醫健康養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