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失去老伴,千萬別期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心疼?答案來了

來源: 更新:

如果你想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只需要點擊“關注”即可,接下來咱們言歸正傳。

失去老伴要何去何從?

悲喜自渡才能得到解脫,別人壓根不能夠感同身受。哪怕老伴再好,你再痛心疾首,別人也感受不到;你的事故哪怕再大,也最終會淪爲別人茶餘飯後談論的故事。

參加老伴葬禮的人,有說有笑的人不在少數,相當一部分人喫喫喝喝過後,將會談笑風生,彷彿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因此你不能指望別人給予推心置腹的安慰,自己趁早走出來纔算對得起自己,失去了老伴更應加倍把握當下。

過來人的親身經歷

1、我的老伴去世了,忙碌三天過後,我回到家裏面,看到空落落的房間,我情不自禁放聲大哭,結果把左鄰右舍給嚇出來了。鄰居埋怨我大驚小怪,甚至還有個別鄰居說我矯情,鄰居都是關起門來各過各的日子,只管掃自家雪,不理別人瓦上霜,我的痛苦在鄰居的心目中就是無病呻吟。

2、我的老伴去世了七年多了,起初由於傷心過度導致階段性渾渾噩噩,沒有回過神來。後來想要一個人說去旅遊散散心,卻感覺一個人旅遊太孤單以及太寂寞,特別是看到別的兩口子有說有笑,雖然羨慕,但是心裏面五味雜陳。

跟親朋好友說話會瞻前顧後,生怕親朋好友會生氣。如若我的老伴還活着就不一樣了,最起碼能敞開心扉。漫漫人生路,既有苦,又有甜,放慢生活節奏就能悉心體會。

失去老伴有哪些感受?

1、產生錯覺

老伴哪怕已經走了多年,也感覺老伴只是出遠門,等過一段時間就會回來,始終放不下老伴,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不想向任何人傾訴,除非誰能設身處地經歷,否則任誰都不可能感同身受。不想讓親人擔憂,更不想讓仇人幸災樂禍。

2、失去才懂得珍惜

老伴有生之年,跟老伴發生過多種多樣的不愉快。少不了磕磕絆絆,爭吵會成爲家常便飯,不是一方嫌棄另一方嘮叨,就是另一方嫌棄一方懶散,雙方對彼此的壞習慣更是頗有微詞。沒成想陰陽相隔以後,曾經的近臭變成遙不可及的遠香。

3、親情從長計議

失去老伴是親情從長計議的起點,處理不當會尾大不掉,親情會盤根錯節,除了會被提防或者防備以外,還會被誤解或者被質疑,想要再婚更是困難重重。特別是已故老伴的直系親戚,無論說話,還是辦事,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撕破臉。

先走和後走有沒有分別?

誰先走,誰有福。先走的一方生前既能得到另一方的照顧或者伺候,又能一了百了。後走的一方別說得到老伴的照顧或者伺候了,即使連一個知冷知熱的人也沒有。

後走的一方如若從始至終有錢以及沒病沒到好說,再差也差不到哪裏去。怕就怕沒錢或者有病,後半生就遭罪了,在所難免會遭遇人間疾苦。#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收藏或者轉發,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觀點,感謝支持!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