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曝光:毒素超標200倍,可能導致性早熟!很多孩子上課都在用
前兩天有個新聞讓媽媽們看完很揪心:央視曝光,部分學生體育用品有毒物質超標 200 倍。
這次質檢的樣品有三類:球類、球拍和跳繩,都是中小學生課內、課外使用頻率很高的物品,不合格率竟然高達 26.8%,而且導致不合格的“罪魁禍首”都是增塑劑!
之所以要警惕超標的增塑劑,是因爲它和兒童“性早熟”密切相關。
增塑劑通常指鄰苯二甲酸酯(80% 以上的增塑劑都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它是一種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又稱環境激素),能模仿或阻斷激素,從而改變體內正常的激素水平和內分泌功能。
增塑劑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很多塑料製品(食品包裝袋、餐具、文具、玩具)、洗髮水和髮膠、香水等都會用到。
它可以經口腔攝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膚滲入三個途徑進入人體,幾乎人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攝入增塑劑。
短時間、微量地接觸,是沒有太大問題,因爲它能夠被人體代謝,由尿液排出體外。但長期、大量的接觸,就會帶來問題。
除了增塑劑,還有個常見的化學物質,也是環境激素的一種,就是雙酚 A。
這個媽媽們不太陌生,我們平時用的一些塑料水杯可能含有雙酚 A,它通常會在加熱使用時被釋放出來。
所以一些 PVC 材質水杯提醒了使用溫度,就是爲了避免高溫產生這個物質。
如果不小心買到、用到增塑劑或雙酚 A 不合格的物品,可能會增加孩子“性早熟”的風險。
跳繩、水杯都是孩子天天在用的東西,市面上形形色色的選擇也很多,該怎麼區分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呢?今天咱們就來科普一下。
先幫媽媽們總結幾個購買的小技巧,做好這幾步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
接下來還幫大家總結了 3 種孩子常用到的物品,包括體育用品、玩具、餐具等,也可以做個參考,購買時及時「避雷」。
目前現行標準中,還沒有對球類、跳繩等體育產品中的增塑劑作出限量要求。
雖然沒有明確標準,但媽媽們買的時候,最好選擇正規品牌、正常銷售渠道(專賣店、官方網站)、標識信息齊全的產品,不要選購三無產品。
▲羽毛球拍標識要求
有些媽媽會在校門口的小店購買、網購,方便歸方便,但最好多檢查一下產品信息,不建議隨便買來給孩子用。
另外要仔細檢查產品外觀。選購跳繩、球拍時,可以用手觸摸一下手柄把握部位,最好不要買材質過軟、色彩過於鮮豔、圖案過於豐富的產品。
讓娃用的時候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用完及時清洗雙手,防止殘留在手上的化學物質攝入體內。
給孩子的玩具、文具,首先也要看看外包裝或標籤上有沒有這些內容:
產品名、產地、材質、執行標準、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標誌等信息。
如果沒有,或者只有英文等語言標註,都可以看作是「三無產品」。
特別提醒一點,一些玩具雖然有 3C 認證標識,但可能用了已過期信息來混淆視線,很容易踩雷。
▲3C 認證過期玩具
還要看執行標準,買玩具就認準 GB6675-2014《玩具安全》。
文具認準 GB 21027-2020《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如果這兩個都沒有標註,大概率是假冒僞劣產品,有害成分可能超標,不能給娃用。
如果可以,儘量減少孩子使用塑料水杯、餐具的頻率,用玻璃、不鏽鋼等更安全的材質替代。
或者選擇有“無 EDCs”“無塑化劑”“無 BPA”標識的。
另外,使用時也要注意適用溫度。
如 PC 材質的水杯是合格的,但要注意不能用來裝熱水。因爲這種材質在加熱後可能會析出少量「雙酚 A」,長期使用會增加孩子性早熟風險。
也給大家總結一下幾種常用的塑料水杯的對比和注意事項,媽媽們日常使用中多留意:
一些 PC 材質的塑料餐盒、餐盤,如果加熱使用,也會產生同樣的問題。
如果是塑料保鮮盒,建議選 Tritan 材質或 PP 材質,最好還標註了耐高溫、耐微波、無雙酚 A 。
塑料保鮮膜,首選 PVDC 材質,可以耐受 140℃ 高溫,安全性更高,但是價格也較貴。
日常使用的話,選 PE 材質保鮮膜就可以,注意一下使用的溫度範圍,如果標註「耐高溫」的可以放心加熱。
END
總結來說,選購正規、合格的產品,一般不會出現增塑劑超標、導致性早熟的情況。媽媽們也不必過於焦慮,及時關注娃的生長髮育變化就好。
關於性早熟,媽媽們還有哪些想了解的問題,可以在留言區說說~
參考資料:
[1] 王民生(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毒性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江蘇預防醫學》2011年7月第22卷第4期.
[2] GB/T 19851.10-2005,《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 》.
[3] 聚碳酸酯中雙酚 A 的毒性及遷移規律研究進展 金嶺, 董文麗, 孫智慧.
[4] Leonardo Trasande, Rachel M. Shaffer, Sheela Sathyanarayana, COUNCIL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Jennifer A. Lowry, Samantha Ahdoot, Carl R. Baum, FACMT, Aaron S. Bernstein, Aparna Bole, Carla C. Campbell, Philip J. Landrigan, Susan E. Pacheco, Adam J. Spanier, Alan D. Woolf; Food Additives and Child Health. Pediatrics August 2018; 142 (2): e20181410. 10.1542/peds.2018-1410
[5] Gore AC, Chappell VA, Fenton SE, Flaws JA, Nadal A, Prins GS, Toppari J, Zoeller RT. EDC-2: The Endocrine Society’s Second Scientific Statement on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ndocr Rev. 2015;36(6):E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