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怎麼學:以《秋天》爲例,仿寫用這幾個方法就可以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前幾天,有一位家長找果媽,問果媽有沒有“仿寫”的資料。
仿寫,其實就是作文的前身。
在之前,果媽在作文寫作這個話題上,也一直強調,日常需要多積累素材,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才“有東西”可寫。
但是,家長們要知道:素材的積累,不是用來“生搬硬抄”的。
有些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能夠寫出來,但是仿寫,反倒不會寫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寫作沒有靈魂。
也就是,缺乏了自己的思考。
仿寫,需要一定的素材,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仿寫出來的內容是否辭藻華麗,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如何一步步思考,然後寫出獨屬於孩子個性化的一篇仿寫內容。
這,纔是寫作最一開始的初衷。
正好開心果學到《秋天》這一篇文章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仿寫,所以果媽就以《秋天》爲例,教大家如何自己教孩子仿寫。
方法一:多閱讀,多積累
前面也說到,素材的積累,不是用來“生搬硬抄”的,而是讓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有話可說。
積累,不是孩子去背大段的文字,而是去記憶、理解每一個詞的意義與用處,去見識更多的寫法,比如排比、反問、擬人、比喻等句式的表達。
只有這樣的積累,在閱讀的時候,孩子才能明白原文的寫作方式,在仿寫的時候,孩子纔有更多的詞語、寫作手法可用。
方法二:多朗讀,多觀察
既然是仿寫,那麼,就一定要多朗讀原文,並且,邊朗讀,邊觀察。
朗讀,是爲了更好地熟悉這篇文章。
就《秋天》而言,講述的秋天的景色,落葉、大雁,用這些秋天的特色,來體現“秋天來了”。
朗讀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這樣的秋景。
然後,再觀察,觀察更注重於文章的句式、寫作手法等。
比如《秋天》中,通過描述樹葉的顏色、數量、狀態,天氣溫度的變化,來體現秋天的到來,這便是從視覺、觸覺來寫。
黃是顏色,一片片是數量,落下來是動態,這些,都是我們視覺能夠看到的內容。
天氣涼了,這是觸覺,是我們身體的感知能力。
那麼……那麼……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型,屬於並列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簡單句鏈接在一起而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這樣的寫作手法,可以使句子更生動有趣。
所以在仿寫的時候,這個句型也得用上。
方法三:多帶入,多思考
寫作的“靈魂”,其實就是“帶入與思考”。
不難發現,《秋天》這一篇文章的“帶入”其實挺多的,主要是帶入了“五感”中的視覺、觸覺。
對於秋天來說,可以先讓孩子代入到秋天中,想一下能夠“代表”秋天的景色,比如稻子、桂花、菊花等等。
選定一個景色之後,在孩子寫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教孩子學會使用“五感法”思考寫文,也就是讓孩子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這幾個角度,去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桂花給我們的五感有:桂花開了、桂花是黃色的、桂花很香、桂花很小等等。
再加上我們積累的詞彙,以及《秋天》這篇文句式的模式,我們可以寫成:秋天來了,桂花開了,一朵朵桂花金燦燦的,那麼小,那麼香。
這麼一篇簡單的仿寫,就完成了。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來代替,會寫的字,一定要寫。
寫在最後
雖然是仿寫,但其實,也需要孩子對寫作內容進行框架的搭建。
先理解,再觀察,然後帶入、運用五感法等進行寫作。
這樣一個過程,能夠提升孩子對生活的觀察能力,讓孩子更親近大自然。這樣的觀察力,對生活素材的積累,都是在爲孩子二年級的看圖寫話、三年級的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後的最後,不要讓孩子將寫作文當成任務,而是享受觀察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