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桌狀山在哪裏?

來源: 更新:

想象一座山的模樣,

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

蜿蜒起伏、中間高兩邊低?

然而有一種山,

能夠打破你對山的刻板印象——

孤峯狀的山體拔地而起、

山頂面平坦如桌臺、

周邊懸崖陡壁圍繞

在藍天下所勾勒出

平直規則的天際輪廓線,

就像是“空中孤島”

這些詮釋了平直之美的山,

被形象地稱爲桌狀山

世界上最著名的桌狀山羅賴馬山,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巴西、委內瑞拉和圭亞那三國交界處。英國作家柯南·道爾以它爲原型,創作了小說《失落的世界》。

稱爲方山,

其形成大多與斷塊構造有關。

我國西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

有三座這樣的桌狀山。

它們呈品字排列,

懸浮雲端,

如空中樓閣,

被譽爲“中國最美三大桌山”

它們頂部都是質地堅硬的岩石

充當了山體的“蓋頂”

相當於給山體戴上“安全帽”,

避免了山體在風雨侵蝕中風化崩坍

......

峨眉山

四川省峨眉山市

我國桌狀山中名氣最大的,

要數峨眉山。

峨眉山爲岷山支脈

位於我國地勢第一、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

西鄰青藏高原,北連邛崍山,

大渡河從它的南麓繞向東側,

與岷江、青衣江匯合於樂山市。

峨眉山山坡西緩東陡,

東坡爲逆向坡,

另有斷層崖,山勢險峻。

主峯萬佛頂海拔3099米,

高出東麓平原2600米。

峨眉山爲典型的斷塊山,斷塊整體是一個大背斜。

山體上部爲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

下部爲海洋環境沉積形成的石灰岩,

兩種不同岩石共同構成了

最爲險峻的懸崖絕壁桌狀平頂山

唐代詩人李白曾發出

“峨眉高出西極天”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的讚歎,

南宋詩人范成大則有

“三峨之秀甲天下”的詩句。

主峯萬佛頂,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金頂。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25年11期

攝影/黃聰

此外,

在漫長的地質作用下,

峨眉山內形成了內容豐富、

種類齊全、特色鮮明的地質景觀

震旦—寒武系層型剖面、

龍門硐三疊系沉積剖面

在地質界知名度很高,

成爲中外地學科考及國內地質、

地理專業教學實習的基地。

峨眉山玄武岩還是國內知名度最高、

研究最詳細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

在地幔地球動力學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峨眉山捨身崖由數個絕壁、多個平臺、衆多溝壑構成,從崖腳至山頂,相對高差2000多米,形成了峭峯絕壁、直上雲天的雄偉山勢。

瓦屋山

四川省眉山市

瓦屋山山頂平闊,

平均海拔2830米,

平臺面積達11平方千米,

是僅次於羅賴馬山的世界第二大山頂平臺

也是三座桌狀山中平臺面積最大的。

雪後初晴,極目遠眺,瓦屋山如一座被攔腰截斷的巨峯,僅留一半身段屹立於雲海。視線再向遠處延伸,數座雪峯直衝天際,成爲瓦屋山華麗的背景,其中就有海拔7556米的貢嘎雪山。

攝影/河川

瓦屋山古稱居山、蜀山、老君山,

早在唐宋時期就與峨眉山並稱“蜀中二絕”

瓦屋山四周絕壁圍限,

形成了向東西兩側略傾的屋脊狀山頂。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

遠觀皆狀若瓦屋,

因此得名“瓦屋山”。

在氣候學上,瓦屋山也頗具獨特性,這裏年降水量2000—2600毫米,雲霧雨雪等天氣現象每天在瓦屋山交替上演。也許只有在雲裏霧裏雨裏,瓦屋山才能盡顯其獨特魅力。

攝影/康志立

平臺上半部分爲玄武岩,

形成堅硬“頂蓋”。

玄武岩“頂蓋”之下爲巨厚的碳酸鹽巖,

形成四周懸空的絕壁,

垂直高度達700至800米的大斷崖壁立千仞,

其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極爲罕見。

瓦屋山迎客松

每當朝晴夕陰,

站在山頂的象爾巖、睹光臺或辟支佛崖,

雲湧霧漫,佛光幻動,聖燈明滅,奇幻而飄渺。

崖壁之上,更有瀑布高懸,

自古有“懸幡瀑布”之說,

其中以蘭溪、鴛溪、鴦溪三大瀑布最爲壯觀。

而由於受到華西雨屏的滋養,

瓦屋山更是一座生命樂園

2009年,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珙桐林在瓦屋山到大相嶺一帶被發現,經過樣方測量有10萬畝之多。圖爲瓦屋山雨中的珙桐。

攝影/尹霜林

險要的地勢使得大片的原始針葉林躲過了人類的砍伐,這些鱗次櫛比的大樹也爲小熊貓提供了理想棲身之所,所以瓦屋山是國內最容易見到野生小熊貓的地方之一。

歷代文人皆對瓦屋山傾情詠頌,

蘇軾的“瓦屋寒堆春後雪,峨眉翠掃雨余天”

和何紹基的

“巴蜀風光,峨眉十之三,瓦屋得六七”

流傳最廣,

也引用最多。

英國著名植物學家威爾遜

曾於1908年登上瓦屋山,

並在《瓦屋山紀行》一文中這樣寫道,

“它厚平方重,

整個輪廓就像一艘漂浮在雲霧之上的

巨大方舟。”

攝影/康志立

大瓦山

四川省樂山市

大瓦山高聳於大渡河金口大峽谷北岸,

最高處海拔3236米,

我國最高的桌狀山

俯瞰大瓦山,

有一個明顯的平坦“頂蓋”

那是一塊麪積約1.6平方公里、

抗侵蝕能力極強、略呈三角形的玄武岩臺地。

攝影/封誠民

厚層玄武岩的覆蓋,

對大瓦山桌狀山地貌的形成具有決定作用,

從山下谷地仰望大瓦山,

不僅能體會千米以上的巨大高差,

更能真切領略到岩石締造絕壁的精彩。

攝影/任岷

大瓦山山體分兩層

下部植被覆蓋較好,

偶露灰白色巖壁的部分

是構成山體基底的石灰岩;

上部顏色較暗、水平層理明顯的部分

是層層堆疊的玄武岩。

玄武岩質地緻密,

抗風化侵蝕能力強,

造就了大瓦山桌狀的頂蓋,

而玄武岩柱狀節理髮育,

形成了大瓦山陡立的絕壁。

在大瓦山山頂,西北可見瓦屋山,東北可望峨眉山,西眺貢嘎山,俯臨大峽谷及其支峽。這便是攝影師在山頂拍攝到的景象,雄奇詭異。

攝影/林強

其實,

我國其他地方也有“空中孤島”,

但與這三座比起來都有些遜色,

如浙江雁蕩山的餘脈——溫嶺方山,

內蒙古錫林浩特草原上由熔岩臺地被侵蝕形成的平頂山

還有山東魯西地區的一些叫做“崮”的山

……

這些“空中孤島”遺世獨立

卻連接起了天地

如果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那麼孤島亦可如巍峨山川,

在孤獨中自成天地,

在靜默中蘊藏星河。

火成岩方山——浙江溫嶺

一篇微信文章的體量

無法將中國的“桌狀山”依次完整介紹

如果你想深入、全面地瞭解

更多的桌狀山以及背後的地理知識

就讓中國國家地理爲你深度解讀吧

點擊按鈕查看雜誌電子版

極光

夜海幻影

南海探祕

飛越慕士塔格

貴州刺豬洞

多面貢嘎

選美中國

珠峯探索百年紀念

還想看更多雜誌電子版?

點擊下圖

進入「中國國家地理暢讀」小程序

你錯過的經典這裏能看

別錯過哦

編輯:Carol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