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盛會燃動灣區 “紅框”裝置亮相前海

來源: 更新:

珠江口的風裹挾着海水的氣息

第十五屆全運會的聖火

照亮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夜空

當運動健兒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時

一場對腳下這片土地的重新發現

與深度解讀

正在大灣區核心所在

被譽爲“特區中的特區”的深圳前海

悄然啓幕——

11月20日

中國國家地理“紅框”裝置落成

在全運會閉幕式所在的海濱之側

作爲全球首個“城市全景閉幕式”

形成了海天一色的靚麗景觀

沉靜而熱烈的“中國紅”

爲前海的藍色未來、綠色夢想

增添堅實厚重的底色

它不僅是中國國家地理的獨特標識

更是一個引導公衆理解前海

科學體驗灣區的視覺座標

爲明年春季即將在此落成啓用的

中國國家地理“深港光影”主題自然驛站

奏響序曲

PART 01

“中國紅遇見前海最美日落

手指相扣,比成一個取景框。框內,或許是前海灣“金色波光”與摩天樓羣“藍調時刻”的交織,是“灣區之光”摩天輪緩緩劃過的軌跡,是“落日熔金”般絢爛的天空幕布。這感性的瞬間,即將因爲中國國家地理“紅框”裝置和自然驛站的入駐,而被賦予科學理性和趣味的深度。

源自《中國國家地理》封面標識的紅框,由“China”的首字母“C”演變而來。這抹“中國紅”以其獨特魅力,在全國多地成爲凝聚人氣的城市新景觀與科學傳播新觸點。

在前海石公園,它將成爲一個“地理取景器”和“科學觀察點”,當遊客透過其凝望前海日落時,不僅是在觀賞和記錄美景,更是一場與這片正在書寫傳奇的土地對話,同時,期待即將在此展開的科學探索——2026年春天,“深港光影”主題自然驛站將落成啓用,爲這片海灣注入更豐富的科學解讀與人文內涵。

PART 02

於灣區樞紐立科學座標

中國國家地理攜手前海,將要框取的,是這片昔日灘塗上“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是“一張白紙畫出最美最好圖畫”的現代化新城奇蹟,是高度城市化地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探索、發展與保護辯證統一的實踐之路。

從地理角度看,西江、北江和東江三條大江組成龐大的珠江水系,聯合沖積出珠三角這一複合型三角洲,也是中國南部最大最富庶的沖積平原。在這片平原上,由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羣構成的超級城市羣,正崛起爲世界級灣區。

前海,正處在這個超級城市羣的“C位”。2010年8月,《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獲批,這片灘塗擁有了自己的全新名字和使命。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攜手而興,這裏的開發建設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15年來,前海勇立潮頭,以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和深圳質量創造出“一年一個樣”的驚人蝶變,一座兼具香港味、國際範、濱海風、現代化、未來感的新城正徐徐拉開屬於她的時代大幕。

在空間格局上,前海展現出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大灣區“黃金內灣”的版圖上,前海正處於珠江口“A”字形結構的中心區域。擴容後的前海,佔據了珠江口東岸黃金岸線的三分之一,匯聚了空港樞紐、海港樞紐、會展商務、現代服務等國際灣區核心發展要素。68公里海岸線、28條入海河道、2處自然保護地、8個城市公園、3個島嶼構成的生態基底,與國際機場、高鐵樞紐、跨海通道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共同爲這片改革熱土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產業前沿,前海聚焦現代服務業創新,着力打造深港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騰訊全球總部“企鵝島”、順豐全球總部等世界級企業相繼落戶,匯豐、瑞銀等數百家全球金融機構在此佈局,一個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這裏加速成型。

中國國家地理“紅框”和自然驛站裝置在這片戰略要地落地,恰如其分地標註出前海在地理與經濟雙重意義上的座標,這座“未來之城”的崛起,既是改革開放精神的生動寫照,更是引領區域發展的關鍵落子。

PART 03

以科學解碼自然以人文連接灣區

前海石公園桂灣段,是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前海最美落日熱門觀景地。“紅框”裝置落位在最佳拍攝打卡點,設計融入了框景落日的意象。

而前海“深港光影”主題自然驛站,將通過互動裝置、科學可視化、數字體驗的方式,構建一個沉浸式的“前海科學體驗微型博物館”,一個理解前海、讀懂灣區的獨特窗口。

驛站的科學內核,體現在對自然現象的深度解碼。而爲什麼這裏的落日如此之美,又怎樣拍出貌美的科學大片兒?在驛站都能找到答案——“前海日落”板塊,將揭示日落時間的科學規律。通過“落日爲什麼是紅色的”互動裝置,遊客可直觀瞭解大氣散射的光學原理。“光影魔術”板塊則通過“扁日”和“畸態”現象的演示,展現光線在大氣中折射的奇妙效應。“前海觀雲”板塊,在跨海大橋之上常見的各種雲,從纖絲縷縷的捲雲到雄渾壯闊的積雨雲,十餘種如天空中無字天書的雲,都能系統趣味辨識。

在這裏,人們可以科學理解在前海可見的各種自然現象,完成從日常觀景到科學認知的昇華,還能從“網紅拍照”晉級爲“科學影像”,讓每一次快門都不僅記錄美景,更承載對這片天地的深度理解與溫情。

驛站的人文視野,則致力於連接深港,解讀灣區。在“光影對望”板塊,遊客可直觀感受從深圳前海與香港流浮山拍攝的同一時刻日落景象,在光影變幻中體會雙城各具特色又相互輝映的城市表情。“前海記憶”時間軸則通過新老照片的對比,講述這片土地從灘塗到新城的滄桑鉅變,展現深港攜手的時代畫卷。

以地理爲核,以影像爲證,以人文爲魂,以科技爲橋,驛站將科學地呈現大灣區城市羣的地理邏輯和生長軌跡,同時,也感性地捕捉雙城生活的人間煙火與文化交融的細微瞬間,在深港之間構建一條可視化的“地理文化時空隧道”。

從框景自然、科學解碼到人文連接

前海“紅框”裝置和自然驛站

將成爲一個獨特的在地文化載體

在這裏

人們不僅能取景前海的日落星辰

更能理解這片土地上

海洋文明與商業基因的千年傳承

感受大灣區“同根生、共築夢”的人文精神

當科學的理性與人文的溫情在此交融

“紅框”和驛站將不只是一座科學地標

更是連接人們

與灣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情感紐帶

最終沉澱爲每個人心中

真切可感的情感共鳴與精神家園

前海最美落日“紅框”已就位!

快來定格活力瞬間

解鎖專屬打卡姿勢吧~

圖片來源:深圳前海

攝影師袁小宜、凌煜、趙友剛、樑子

總策劃:郭穎謙

產品策略:格子

實施統籌:曲冰

項目管理:趙屾、楊婷

項目策劃:藝方、曹喵

撰文:淺嚴

編輯:程飛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