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遠離肝癌威脅,專家提醒早篩早干預是關鍵
得了肝癌就等於直接判“死刑”嗎?其實,肝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關鍵在於能夠早發現、早干預。而對於初診時已經處於中晚期的患者,錯過手術切除的機會,到底應該如何扭轉不利局面,重新爭取生命的主動權?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肝膽胰外科二科張萬廣主任醫師、項帥副主任醫師,攜手全國健康節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醫聯媒體直播間與廣大網友深入探討了肝癌的早篩以及治療策略,這次直播旨在爲廣大患者和關心健康的朋友們科普肝癌診治的知識。
張萬廣主任醫師:肝癌發病原因複雜 哪些人需重點防範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承擔着多種生理功能,其中就包括激素代謝轉化、藥物或其他代謝廢物的分解和解毒。另外,肝臟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夠分泌膽汁,同時也可以貯存糖原,擁有製造凝血因子、調節血量、在胚胎時期造血等功能。肝臟還參與蛋白質、脂類、糖類等物質的合成以及轉化分解。
當肝功能下降出現嚴重病變,甚至發展成肝癌,人們的健康將會受到威脅。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第四位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第二位的腫瘤致死病因,其中以肝細胞癌最爲常見。原發性肝癌的發病是多因素、多步驟的複雜過程,受飲食、環境的雙重因素影響,張萬廣主任醫師提醒,以下高危人羣需要重點防範:
1、HBV/HCV感染患者,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
2、長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尤其是年齡40歲以上男性
3、食用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有糖尿病、肥胖、吸菸史等人羣
項帥副主任醫師:肝癌治療難易復發 早篩早干預是關鍵
肝癌的治療難度大,雖然近年也有很多新藥物,治療方法也層出不窮,但是治療以後復發幾率很高,患者需要長時間跟肝癌“戰鬥”,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所以,除了治療之外,肝癌的早治、早發現、早篩查尤爲關鍵。
早期肝癌通過手術切除可達臨牀治療,但在我國能夠滿足條件的患者只佔20%—30%。由於肝癌起病隱匿,大多數患者一經確診已經是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爲此,不管是慢性乙肝,還是丙肝或酒精引起的肝硬化患者,項帥副主任醫師建議每隔半年做一次全面的複查,有條件的可以三個月左右做一次。
肝癌的篩查和診斷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超聲檢查:是肝癌早篩的常用手段,操作簡便且無輻射,但對小於2cm的微小肝癌,其檢出靈敏度有限,易出現漏診
2、AFP甲胎蛋白檢測:常規早篩手段之一,大約有40%的小肝癌,AFP正常
3、CT和MRI:用於篩查肝癌陽性患者的進一步診斷
4、組織活檢:侵入性檢查,用於肝癌的病理確診
項帥副主任醫師:治療肝癌手段多 降期轉化帶來新希望
目前,肝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局部消融、介入治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化學治療、肝臟移植等等,通過多學科MDT模式,由肝臟外科、介入放射科、核醫學科、放射腫瘤科、腫瘤內科的專家團隊,對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選擇最優的治療組合方案。
肝癌的治療既要控制腫瘤,同時還要保證肝功能正常,對於腫瘤太大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可以採用轉化治療,利用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手段將腫瘤縮小、降期,改善肝功能,然後再進行手術根治,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同時,提高生活質量。
另外,在肝癌的治療領域,現在還有能夠實現對肝臟功能實現精準打擊的“核武器”——釔90微球注射液選擇性內放射治療。通過肝動脈導管介入的方法,將數千萬粒帶有高能β輻射的釔90樹脂微球植入到肝臟腫瘤供血動脈,從內部實施輻射損傷。項帥副主任醫師還介紹了這種治療方式的幾個顯著優勢:
1、治療單側肝葉時增大對側餘肝體積,從而達到手術切除標準
2、高強度β射線殺傷腫瘤,縮瘤效果優於TACE及系統治療
3、有效治療門脈癌栓
4、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生活質量良好
因餘肝不足所致的技術不可切除,伴高復發風險的腫瘤學不可切除,年齡、體能等其他因素不適合切除,都屬於釔90微球注射液選擇性內放射治療的優勢羣體。這種精準內放射治療技術,在國際應用已超過20年,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科學也在迭代更新,過去一直認爲肝癌就是絕症,但現在專家手中其實擁有很多“武器”,關鍵是評估如何組合使用纔是對患者最有利。所以,肝癌患者和家屬不要輕言放棄,積極配合治療,高危人羣要做好定期檢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