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養血、補中調虛,來碗“滋陰補虛湯”
“粵人無湯不上席,無湯不成宴”,無論春夏秋冬都離不開各種功效的湯水。養生在四時,中醫認爲“春養肝,祛溼除困;夏養心,清熱消暑;秋養肺,滋陰潤燥;冬補腎,固本培元”。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而由於秋燥的影響,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此時,更應該注意順應時節,調理身體。調理方面需注重養陰潤燥,今日介紹的潤肺安神湯便有潤肺生津,養陰安神的作用,適合當下深秋之時食用。
材料:
銀耳1朵、百合幹1小把、蓮子20粒、梨1個、冰糖適量(可供3至5人食用)。
做法:
1、將銀耳、蓮子、百合用清水浸泡4小時後洗淨,其中銀耳去根部,撕成小片,蓮子去除蓮子芯;
2、砂鍋裏放清水,放入洗淨的銀耳、蓮子、百合,蓋上鍋蓋,用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煲45分鐘;
3、將梨洗淨去皮、切塊;45分鐘後,銀耳已煲至透明狀,湯也開始呈現膠質;放入梨塊,再煲15分鐘;
4、15分鐘後,放入冰糖,關火待冰糖融化,即可飲用。
功效:
銀耳有滋補生津、潤肺養胃的功效。
百合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蓮子補脾益腎、養心安神。
梨清肺化痰、生津止渴。
冰糖可健脾和胃、潤肺止咳。
適合人羣:
這款“潤肺安神湯”具有潤肺生津,養陰安神的作用,適合當下時令,素體陰虛的人羣食用。
點評:
銀耳,在我國有悠久的食用歷史。早在《神農本草經》中便有關於“五木耳”的記載,《本草經集註》雲:“此雲五木耳而不顯四者是何木,按老桑樹生燥耳,有黃者,赤、白者,又多雨時亦生,軟溼者入採以作俎。”而其中白色的,便是銀耳。《本草簡要方》中亦有銀耳的相關記載,“通用者黑黃白三種。黃白兩種,均爲補品。入藥桑耳爲多。黃者又名金耳,白者又名銀耳,均富膠質,主治滋陰補肺。”《谷蓀醫話》中亦有“白木耳能補內部損傷”的記載。可見,銀耳作爲一種藥食兩用之品,味甘淡性平,可生津止渴、滋陰潤燥,是應對秋季燥邪的進補佳品。■
【來源:江門市五邑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