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臨近生命的盡頭,越要料理哪幾件後事?答案來了
如果你想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只需要點擊“關注”即可,接下來咱們言歸正傳。
大限將至有沒有徵兆?
山雨欲來還會風滿樓,更不用說大限將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即使是當局者迷,旁觀者也會清。綜合設身處地的感覺,結合周邊人的看法以及說法,從而做到兼聽則明。
當確定大限將至,應該料理的後事宜早不宜遲,畢竟是在跟生命賽跑,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料理最多的後事。後事料理得一應俱全,哪怕隨時隨地歸西,也死而無憾。

哪幾件後事要首當其衝料理?
1、跟老伴要約法三章
醜話要先說在前頭,不要不好意思,不要難爲情。百年之後,老伴如若再婚,財產要一分爲二,二分之一要交給兒女,剩餘的二分之一老伴才能自由支配。
如若老伴從喪偶以後,沒有再婚的意願,或者即使有再婚的意願,也沒有落實行動,全部的財產就可以任由老伴支配,反正肥水流不到外人田裏面去。無論財產剩多,還是剩少或者所剩無幾,老伴走到生命的盡頭,留給兒女遺產都是情分,不留給兒女遺產都是本分。
2、選擇墓地
跟兒女要交代清楚,以免百年之後,兒女在乎外人的眼光,在殯葬方面鋪張浪費。與其讓兒女後續尋找墓地,反倒不如在臨近生命的盡頭自顧自尋找,殯葬成本即可防,又可控。
彌留之際告誡兒女要薄葬,既然是遺願,兒女也就會順應,外人也就不好指指點點。應該親力親爲的時候,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己所能親力親爲纔算是發揮僅存的餘熱。
3、查漏補缺
手機以及電腦等電子設備裏面的文件,無論是文字或者圖片,還是音頻或者視頻,有礙觀瞻的一件都不要留。倘若當斷不斷,將會反受其亂。曾幾何時保存文件,應刪盡刪才能避免百年之後聲名狼藉。
待到徹頭徹尾查漏補缺,再把手機以及電腦的密碼告訴老伴或者兒女。人唯有遠慮纔不會滋生近憂,好比如寫自傳,回憶歷程勢必要趨利避害,又好比如修個人的歷史,篩選遭遇勢必要報喜,不報憂。
4、立遺囑
遺囑不要停留在口頭上,畢竟口說無憑。特別是在百年之後,兒女發生始料未及的紛爭。沒有遺囑作爲規矩,兒女劃分遺產自然就不成方圓。
絕大多數兄弟姐妹在父母百年之後,爭得不可開交,甚至打官司,歸根結底是父母臨近生命的盡頭掉以輕心,過分相信兒女導致。兄弟姐妹爲了爭奪利益,哪怕放棄親情,也會上演無休無止的內耗。

彌留之際不親力親爲料理後事有哪些後果?
1、死後可能會浪滔天
不能抱着哪管死後浪滔天的心態赴死,後事料理欠妥,等同於給兒女埋下興風作浪的伏筆。保不齊兒女在未來會經歷驚濤駭浪,兒女親情的小船會說翻就翻。
彌留之際雖然短暫,但是務必要合理以及充分利用,把後事悉數料理停當,由此做到功在當下,利在千夥。百年之後不給兒女留有後患,就算給兒女做出的最大、最終以及最後的貢獻。
2、硬着陸
衆所周知硬着陸器物不是表面會支離破碎,就是會受重創,元氣大傷不是受內傷,勝似受內傷。況且破鏡不能重圓,即使能夠和好,也不會如初了。
後代繼承的不僅是遺產,而且是繼承包括遺產的方方面面。爲此臨近生命的盡頭,力爭面面俱到。讓後代繼承各個方面實現軟着陸,前人栽樹,後代既能夠乘涼,大樹又能產生多種多樣的精神或者經濟價值。

在彌留之際料理後事有沒有必要?
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寧可多做,寧可做的是無用功,也不可少做,更不可不做。臨近生命的盡頭在做最壞打算的與此同時,配套做最好的準備,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有備才能無患,出於居安思危的考慮,儲備的方面遠遠超過隱患的方面。不期而至的隱患既不值一提,又不足爲懼,接踵而至的後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收藏或者轉發,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觀點,感謝支持!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