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耗陽”的5個行爲,建議別做!提醒:注意5件事或能補足陽氣

來源: 更新:

“最近總感覺渾身沒勁,手腳冰涼,白天犯困晚上失眠……”38歲的張先生拿着體檢報告走進中醫科,醫生一句話讓他恍然大悟:“你這是陽氣耗損太過了!”

陽氣就像人體的“小太陽”,一旦不足,健康就會亮起紅燈。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男性中,76%存在不同程度的陽氣虧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些悄悄“偷走”你陽氣的日常行爲,以及中醫傳承千年的補陽智慧。


一、5大“耗陽”行爲,你中招幾個?

1. 久坐不動如“寒鐵”

每天超過8小時黏在椅子上,氣血運行就像被凍住的河流。中醫說“久坐傷肉”,實則是耗傷脾陽。脾主運化,脾陽不足會導致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甚至免疫力下降。

案例:程序員小王常年久坐,體檢發現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異常,中醫調理時重點溫補脾腎陽氣,3個月後指標恢復正常。

2. 熬夜透支“生命電量”

凌晨1點還在刷手機?子時(23點-1點)是膽經當令,長期熬夜會讓陽氣無法“歸根覆命”。《黃帝內經》警告:“陽氣盡則臥”,長期缺覺的人面色晦暗、易感冒,都是陽氣外泄的表現。


3. 貪涼飲冷“凍住”腎陽

炎炎夏日,冰鎮啤酒配小龍蝦的快樂背後,是脾胃的“抗議”。寒涼食物會讓脾胃陽氣受損,出現腹脹、腹瀉。更危險的是,寒氣會通過脊柱直達腎臟,造成“命門火衰”。

4. 壓力爆表“烤乾”心陽

職場競爭、家庭責任像高壓鍋般壓迫神經,中醫稱爲“情志過極耗傷心陽”。表現爲心悸、胸悶、煩躁易怒,甚至出現“梅核氣”(喉嚨異物感)。

5. 穿衣露膚“引寒入體”

露臍裝、低腰褲讓腰腹暴露,相當於給寒邪開“綠色通道”。腎陽就像爐膛裏的火,腰部受寒會導致性功能減退、夜尿增多,女性還可能出現宮寒痛經。


二、補足陽氣的5個黃金法則

1.晨起“三分鐘”喚醒陽氣

①搓熱手掌按摩命門穴(後腰正中);

②深蹲10次激活腎氣;

③喝一杯生薑紅棗茶(生薑3片+紅棗2顆)。

原理:早晨是陽氣升發之時,這些動作能像“鬧鐘”一樣激活全身陽氣。

2. 食療方:四神湯升級版

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各15克,加5克肉桂粉。每週3次,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祛溼的同時溫補腎陽,特別適合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形者。


3.運動“三三制”

①每天快走30分鐘(心率維持在110-130次/分);

②每週3次八段錦(重點練習“雙手攀足固腎腰”);

③每月3天戶外徒步(清晨6-7點最佳)。

科學依據適度運動能促進睾酮分泌,改善血液循環。

4.睡眠“子午覺”法則

①子時(23點前)必須入睡;

②午時(11-13點)閉目養神20分鐘;

禁忌避免右側臥壓迫心臟,睡前1小時禁用電子產品。

5.中醫調理“黃金搭檔”

針對頑固性疲勞、腰膝冷痛、畏寒怕冷人羣,可考慮經典組方茸參益腎膠囊。其採用鹿茸、淫羊藿溫補腎陽,熟地黃、枸杞子滋陰調和,配合人蔘益氣,形成“溫陽不燥、滋陰不膩”的科學配伍。臨牀觀察顯示,規律服用3個月後,對腰膝痠軟有明顯改善,晨勃頻率增加。


三、特別提醒:陽氣調理3大禁忌

1、忌盲目進補:陰虛火旺者不宜大溫大補,需先滋陰再扶陽;

2、忌半途而廢:陽氣恢復需3-6個月週期,切忌“三天打魚”;

3、忌濫用藥物:某些降壓藥、抗生素會暗耗陽氣,需遵醫囑調整。


結語

守護陽氣就像養護一棵樹:根要深(脾陽)、幹要直(腎陽)、枝葉要茂(心陽)。從今天起,戒掉耗陽習慣,用中醫智慧爲健康“充電”。若長期體虛畏寒,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茸參益腎膠囊等經典制劑,讓千年智慧助你重煥生機。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