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不是因爲“老了” ,專家教你輕鬆面對泌尿難題
根據國際尿控組織的報道,全世界大約有59%的人羣受到尿失禁、尿頻尿急、排尿困難、膀胱疼痛綜合徵相關症狀的困擾,這些症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動,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負擔。
爲提高人們對失禁相關問題的認識,喚起人們對失禁類疾病的重視,世界失禁和骨盆問題聯合會 (WFIPP)以及國際尿控組織(ICS)於2009年發起並設立世界尿失禁周這一健康公益項目。
今年,在中國,泌尿功能障礙預防和康復聯盟尿失禁防治熒光行動聯合了全國120餘位專家,共同開展2025年世界尿失禁周(WCW)線上義診與科普教育系列公益活動,同時開展在線義診諮詢、解疑答惑,幫助每一個需要被幫助的人們。對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黃海教授作爲本次義診科普活動的主要發起人,也呼籲道:尿失禁不是因爲“老”了,這是一種慢性病,是很常見的泌尿功能性障礙,經過規範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治癒。

李巖副主任醫師:下尿路症狀治療關鍵要找對病因
下尿路症狀並不侷限於中老年人,實際上很多年輕人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患者會出現尿頻、尿急、尿失禁、夜尿增多,也會伴有排尿困難、排尿時間延遲、尿不盡,尿後滴瀝的現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李巖副主任醫師還進一步介紹了引起下尿路症狀的原因。
1、年齡增長,盆地和括約肌功能減弱
2、妊娠和分娩,盆底肌肉撕裂,支持結構鬆弛
3、肥胖,壓迫膀胱和盆底
4、泌尿感染,導致膀胱黏膜敏感,引發尿失禁
5、神經系統疾病,膀胱逼尿肌失調
6、糖尿病、手術損傷以及藥物副作用
下尿路症狀的治療在於找到病因,對症下藥纔是最關鍵,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行爲治療、藥物治療、盆底電刺激、骶神經調控術、膀胱藥物注射、膀胱擴大術等等,一旦出現排尿問題,建議大家一定要早診斷、早治療、早獲益。
張海紅副主任護師:尿失禁患者別忽視皮膚求救信號
下尿路症狀引起的尿失禁問題往往會衍生出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健康困擾,這就是失禁相關性皮炎,它就像一個“影子殺手”,悄無聲息地影響患者的皮膚健康和生活質量。民航總醫院張海紅副主任護師提醒,患者早期皮膚會出現紅斑和瘙癢,隨着皮膚屏障被破壞,進展成皮膚糜爛和滲出,進一步加重皮膚損傷。
尿失禁患者要利用好護墊、紙尿褲、透氣接尿器等護理用具,避免尿失禁相關性皮炎的發生。一旦出現症狀的時候,可以分兩步走:
1、皮膚潮紅或預防:清洗皮膚並乾燥,使用噴膜或者液體敷料按摩
2、皮膚糜爛或潰瘍:清洗皮膚並乾燥,在皮膚潰爛處使用皮膚保護粉,再噴兩次膜
失禁相關性皮炎還是預防大於治療,每天定期檢查皮膚情況,出現異常要及時處理,避免病情加重。出現不可控的情況,一定要到醫院就診治療。
張彩霞副研究員:下尿路問題的藥物治療要對症
下尿路症狀可包括尿頻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難、尿不盡等問題,很多患者存在錯誤認識,要麼認爲這是自然衰老的現象,要麼難以啓齒,覺得這是治不好的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張彩霞副研究員提醒,一味沉默只會讓問題惡化,其他臟器也會出問題,長期的尿瀦留會導致膀胱纖維化以及損傷,及早干預多數症狀都能顯著改善。
應對下尿路症狀可分階段進行:
1、膀胱訓練和盆底肌訓練,延遲排尿練習,改變飲水習慣,睡前不要大量飲水,不喝咖啡、濃茶,約60%的患者症狀可獲得改善;
2、精準的藥物治療,例如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排尿困難,通過α受體阻滯劑能緩解梗阻,膀胱過度活動症可使用M受體阻滯劑,抑制逼尿肌收縮,改善膀胱感覺功能。對於混合性症狀的患者,可採用聯合用藥的方法。
以上方法都無法緩解症狀的患者,可以使用手術治療。解放軍總醫院袁清副主任醫師介紹,男性前列腺增生可以使用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女性的壓力性尿失禁問題有陰道懸吊術這個“金標準”術式,部分難治性的膀胱過度活動症患者,肉毒素注射或者骶神經調控治療也能獲得不錯的療效。
成龍主治醫師:輕度尿失禁患者保守治療方法介紹
尿失禁的問題男女羣體表現各不相同,女性以壓力性尿失禁爲主,佔比將近50%,表現爲咳嗽、跳躍等腹壓增高的漏尿,生育損傷、雌激素銳減、慢性腹壓增加(便祕、肥胖、長期咳嗽)是主因。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龍主治醫師提醒,男性尿失禁雖然發病率只有女性1/3,但實際患者超千萬,主要表現爲急迫性尿失禁(佔60%)、充盈性尿失禁、術後尿失禁(前列腺癌根治術發生率達5%-30%)。
對於尿失禁輕症患者,可通過以下方法緩解
1、減少飲水量,尤其是睡前數小時,少喝咖啡、紅茶
2、超重患者,在醫生建議下減重
3、保持血糖接近目標水平,服用利尿劑引起漏尿,諮詢醫生能否降低劑量或換藥
4、膀胱再訓練,按計劃排尿,增加如廁間隔
5、盆底肌訓練,旨在控制尿流和強化排便肌肉
曲波主治醫師:排尿功能障礙治療都有哪些方法
因爲男性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統結構是不同的,所以兩者發生的疾病雖然症狀相同,但是病因完全不同,治療方法自然存在差異。遼寧省金秋醫院曲波主治醫師,對於前來就診的排尿障礙患者,需要根據排尿日記、B超檢查、尿動力學檢查、膀胱鏡檢查、CT和磁共振檢查來明確病因。
不同的排尿功能障礙治療方式:
1、壓力性尿失禁:盆底訓練、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理療、TVT吊帶術
2、神經源性膀胱:行爲治療、保守治療(間歇導尿、膀胱造痿等)、藥物治療、神經調控,外科手術
3、膀胱過度活動症:膀胱訓練、藥物治療、電磁刺激理療、肉毒素注射、膀胱起搏器治療、外科手術
另外,尿路感染引起的排尿困難治療週期一般爲3-14天,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賴義明副主任醫師介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不同、體質不同,用藥量和治療時間存在差異,常見的有口服抗生素,不過對於腎臟感染患者,需住院進行注射治療。尿路感染常反覆發作,所以患者也要定期複查,日常要做好護理,保持個人衛生。
張明明副主任醫師:尿頻但是尿量少 警惕充盈性尿失禁
充盈性尿失禁是因爲膀胱排空能力下降或尿道阻塞,導致膀胱長期處於充盈狀態,患者常有拍尿不盡感,殘餘尿量尿多會漏尿。北京順義區醫院張明明副主任醫師強調,有的患者覺得問題不大,因爲可以自主排尿,只是次數較多。實際上,充盈性尿失禁是“水滿自溢”的表現,長期的尿瀦留可引起諸多併發症。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症狀表現,建議立即就診。
1、排尿次數明顯增多
2、每次排尿尿量少,25-50ml左右
3、恥骨區不適,有憋脹感
4、腹部膨隆,尤其是下腹部
5、水的攝入量明顯降低
充盈性尿失禁的治療目標是保護腎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以及延緩疾病發展,儘可能恢復正常排尿功能。根據患者的病因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保守治療有導尿、膀胱造痿等等,定時排尿的訓練可緩解症狀。藥物治療包括坦索羅辛、非那雄胺。嚴重者可進行進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等術式。
董婧婷醫師:尿急尿痛不一定是單純的泌尿性感染
尿頻、尿急伴尿痛就是單純的泌尿系感染嗎?這也有可能是間質性膀胱炎,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董婧婷醫師介紹,間質性膀胱炎也叫膀胱疼痛綜合徵,是一種發生在膀胱壁的無菌性慢性炎症,表現與膀胱充盈有關的恥骨上疼痛,同時伴有尿頻、尿急的症狀,排尿後症狀有所緩解。
間質性膀胱炎的確診除了症狀評估,排除尿路感染,尿常規、尿培養之外,還可以考慮膀胱鏡檢查、膀胱鏡水擴張或尿動力學檢查,有助於病情分型和治療。
間質性膀胱炎的無創治療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調整,例如規律排尿、避免刺激性食物,結合盆底理療和藥物治療緩解膀胱痙攣和減輕疼痛。微創治療有膀胱水擴張,緩解疼痛的同時,增加膀胱容量。嚴重患者還可以進一步考慮骶神經刺激,調節膀胱功能,改善症狀。
翟淑玲副主任護師:泌尿功能障礙不做手術能緩解嗎?
泌尿功能障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尿頻、尿急、尿不盡、尿失禁等等,有的患者覺得一定要手術治療纔有效果。淄博市中心醫院翟淑玲副主任護師介紹,接受哪一種治療方式取決於疾病的類型與症狀的嚴重程度。
對於症狀輕的患者,首先嚐試保守治療,也是國際上認可的一線治療手段,通過骨盆底肌肉鍛鍊,包括凱格爾練習、膀胱訓練,結合生活方式的調整來緩解症狀。只有在保守治療無幫助的情況下,才考慮藥物和手術治療。在服藥期間、停藥後、手術後和康復期,也要進行盆底肌肉鍛鍊,有助於增強療效,預防復發。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樊帆副主任醫師提醒,尿路失禁患者康復時間漫長,除了要指定盆底訓練和疼痛的管理策略之外,生活方式也需要配合調整,必要的時候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指導建議,例如調整患者飲水量,科學計算日常攝入,有計劃執行膀胱訓練。
冷區主治醫師:尿失禁喫什麼藥更好 如何提高療效?
尿失禁並非身體機能退化的必然結果,長期隱忍只會招致身心健康都出現問題。尿失禁常見的類型包括壓力性、急迫性、充盈性以及混合性,其中壓力性尿失禁在女性當中高發,因爲前列腺增生問題,男性主要表現爲急迫性尿失禁。
在門診,很多患者擔心尿失禁一定要用手術治療,這也是導致遲遲不就診的原因之一。中山市人民醫院冷區主治醫師介紹,藥物治療尿失禁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1、M受體阻滯劑: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等等,緩解膀胱過度活動,對治療尿失禁有一定的效果
2、β3受體激動劑,如米拉貝隆,通過放鬆膀胱壁增加儲尿量,延長兩次排尿間隔
3、雌激素,適用於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局部使用可增強尿道周圍組織彈性
服藥期間,甚至是手術後,功能性鍛鍊也不能停,例如凱格爾運動、膀胱訓練等等,都有助於緩解症狀,增強整體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