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如何早診早治,中晚期肝癌還能手術根治嗎?
我國肝癌患者多由乙肝導致,而且發病時患者已經處於中晚期,治療難度大,5年生存率低。早防早治是延長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案,哪些高風險人羣需要定期篩查?另外,肝癌治療的現狀又是怎樣?腫瘤太大做不了手術還能治嗎?
4月15號到21號是全國腫瘤宣傳防治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普外科李濤主任醫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普外科姜潤德主任醫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放射介入科張凱主任醫師,攜手全國健康節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醫聯媒體直播間與廣大網友深入探討了肝癌治療如何破局,這次直播旨在爲廣大患者和關心健康的朋友們科普肝癌的預防和診治的相關知識。

李濤主任醫師:肝癌高風險人羣建議定期做篩查
肝癌在中國的高危因素主要源於HBV的感染,肝炎表現爲不同程度的肝組織壞死和炎症反應,肝臟在修復癒合過程中會導致纖維化,長期持續會發展成肝硬化,九成的原發性肝癌都是由於肝硬化沒及時發現演變而來。此外,丙肝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炎、糖尿病、肥胖等同樣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想要及時發現肝癌並進行干預,主要依靠對高危人羣的早期篩查與早期診斷,定期複查建議選擇腹部彩超和抽血驗甲胎蛋白。超聲顯像具有便捷、實時、無創和無輻射等優勢,是臨牀上最常用的肝臟影像學檢查方法。高危人羣至少每隔6個月進行 1 次複查,一旦發現肝臟有疑似佔位性病變,或甲胎蛋白升高的情況,需要通過以下方式作進一步的診斷:
1、腹部增強CT,常用於肝癌的臨牀診斷及分期,也應用於肝癌局部治療的療效評價,特別是觀察TACE治療後碘油沉積狀況及腫瘤存活有一定優勢,特別是有助於決定是否需要再次TACE 治療。
2、腹部增強磁共振MR,能發現更小的肝癌,在評價肝癌是否侵犯門靜脈和肝靜脈,以及腹腔或腹膜後間隙淋巴結轉移等方面,較增強CT 具有優勢
3、PET-CT對肝癌的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有限,可作爲其他影像學檢查的輔助和補充。
4. 能夠手術切除或準備肝移植的肝癌患者,不建議術前行肝病竈穿刺活檢,以減少肝腫瘤破裂出血、播散風險。對於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學特徵的肝佔位性病變,肝病竈穿刺活檢可獲得明確的病理診斷。

姜潤德主任醫師:肝癌MDT多學科診治實現精準治療
我國肝癌患者目前發病仍然以中晚期居多,病情複雜且預後差,5年總體生存率不足15%,雖然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均取得顯著進步,不過單一治療方法仍存在較大侷限性和天花板效應。爲此,肝癌診療更鼓勵多個學科和方法共存,以作出符合患者利益的最佳治療策略,也就是MDT多學科診療團隊。
MDT診療模式需要包括肝外科、介入科、腫瘤內科、放療科、影像科等多學科通力協作,總體治療目標爲延長患者生存期,最大限度改善生存質量。肝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1、分期治療,根據肝癌患者不同分期指導治療方案的選擇
2、局部治療與系統治療並重,合理使用手術、消融、介入、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配合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合理序貫及聯合
3、遵循指南和規範制訂治療方案,有機綜合不同學科治療手段的優勢,基於肝癌特異性質制訂個體化方案
4、晚期患者重視姑息和對症支持治療,避免追求滅瘤效果損害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患者的耐受性

張凱主任醫師:釔90內放射降期根治晚期肝癌
惡性腫瘤的局部治療現在有了新的“核武器”,這就是釔90微球選擇性放射治療,釔90是放射性同位素,其特點是射線能量高,輻射距離很短,將釔90核素輸送到肝臟腫瘤部位,能起到強有力的殺傷效果,但又能保護正常的肝組織不受影響,這種介入治療方式具有以下優點:
1、增大餘肝,讓患者滿足手術切除標準
2、強效縮瘤,縮瘤效果要優於TACE及系統治療
3、有效治療門脈癌栓
4、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患者獲得良好生存質量
釔90選擇性放射治療即可用於放射性肝段消融,實現根治性治療;同時也能達到餘肝增生或者縮瘤降期,用於轉化治療以及降低複發率;晚期的姑息治療聯合其他方式,能夠協同增效,延長患者生存期,爲肝移植手術爭取時間。
中國肝癌初始可切除率低、轉化率低以及術後複發率高的特點,更鼓勵採取MDT多學科診療模式,提高整體的療效,讓患者獲得高質量的生存期。此外,釔90微球SIRT可融入到肝癌治療的全程管理,聯合其他治療策略,未來仍然有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