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這種疾病,放鬆心情是最好的良藥
在熱鬧的都市裏,很多人每天在辦公室裏忙得團團轉,工作壓力巨大,喫飯也沒個準點。這不,久而久之,腸胃也開始鬧彆扭了,要不幾天不排便,要不一天拉幾次,這些腸胃問題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跟着受影響。
今天,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黃穗平教授告訴大家,腹瀉和便祕交替存在究竟是怎麼回事?
出現便祕與腹瀉交替的情況,應該首先排除器質性病變。患者需要觀察自己是否存在“報警”信號,如體重明顯下降、貧血、便血或大便潛血等。如出現報警信號,很大程度上提示腫瘤或潰瘍的存在,患者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包括抽血、胃鏡和腸鏡等。如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則考慮胃腸道功能性疾病,如腸易激綜合徵等。
腸易激綜合徵,通常簡稱爲IBS,是一種讓人感到困擾的疾病,主要表現爲排便習慣的不穩定。這種病在年輕人中特別常見,而年紀大了纔開始發病的情況比較少見。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要少,大約是1:2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大約每5到10個胃腸病患者中就有1到2個是IBS患者,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大約是4個裏面就有1個。IBS通常被分爲三種類型:腹瀉型、便祕型和腹瀉便祕交替型。患有IBS的人經常會經歷腹瀉和便祕交替出現的情況。
腸易激綜合徵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確,其病理生理學基礎是胃腸動力學和內臟感覺異常。黃穗平教授認爲情志因素是IBS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病機爲脾虛肝乘、肝脾不和、氣機失調, 從而導致腸道氣化不利,傳導失司。
當飲食結構改變、精神壓力大等因素可能使症狀復發或加重,外出旅行前、參加社交活動時或者改變日常生活規律時,腸易激綜合徵症狀也往往加重,這類人常伴隨失眠、焦慮、抑鬱、頭昏、頭痛等全身症狀。
一些患者對這種疾病缺乏全面的瞭解,一旦發現自己幾天未排大便就匆忙使用通便藥物,而一旦出現腹瀉又立即服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導致病情反覆,難以治癒。其實,黃主任認爲該病的治療應以恢復腸道功能爲目的,治當抑木扶土、調和肝脾。便祕階段切勿濫施瀉下之品,腹瀉階段不可妄用收澀之劑。
黃穗平教授常用痛瀉要方治療腹瀉便祕交替型腸易激綜合徵,方中白朮健脾補虛,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
除了中藥治療外,患者還應該關注自我的心理健康。通過心理疏導,可以消除各種顧慮和緊張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態。鼓勵患者多參加戶外活動,曬曬太陽,吸收大自然的陽氣,這不僅有助於疏肝補脾,還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此外,適當食用一些藥膳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進一步促進身體的恢復。
材料:
玫瑰花,大朵1朵(小朵6朵)、黨蔘10克。(1人份)
做法:
所有材料洗淨,一同放入茶壺中,加入適量沸水煮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
疏肝健脾。■
【來源:廣東省中醫院,醫學指導:脾胃病科 黃穗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