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如何喫更健康?中醫有這些建議
17:00~19:00(酉時)是進食晚餐的最佳時間。
此時進食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同時爲夜間休息儲備能量。
晚餐喫得太早,睡前易感飢餓,擾亂心神。
喫得太晚,消化時間不充分,會影響睡眠質量。
晚餐宜少食,喫到六七分飽就可以了。
《黃帝內經》認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強調飲食過量對脾胃的損害。晚餐應遵循“朝莫虛,暮莫實”的原則。
早餐要喫飽,晚餐則宜少而精。晚餐的進食量以維持至次日清晨無明顯飢餓感爲宜,熱量佔比控制在全天的30%左右,過多則易出現“胃不和臥不安”。
應以“清淡易消化”爲原則,注重五味調和。
可多選擇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製品,以促進脾胃運化;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如魚、蝦、雞肉、牛肉等,以補益氣血。
晚餐要減少油膩、高脂肪食物的攝入,以免“溼熱內生”,影響脾胃功能。
此外,動物內臟脂肪含量較高,不易消化,晚餐應儘量避免。
可遵循“早鹹晚甜”的飲食原則。
鹹味入腎,有助於激發腎氣,促進日間精神旺盛;甘味入脾,可補益脾胃,有助於夜間安神助眠。
穀類食物在具有甘味口感的同時,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如玉米、山藥、紅豆、南瓜等,都是晚餐的不錯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奶茶、蛋糕、甜品等甜膩食物要減少食用,否則對健康不利。
將新鮮的白蘿蔔洗淨榨汁,可加適量的冰糖調味,有消食導滯的作用。
中脘穴位於臍與劍突下連線中點,位於人體中部,爲連接上下的樞紐,經常按摩此穴可以起到調節胃腸道功能的作用。將雙手搓熱,重疊放在中脘穴處,順時針方向摩30次。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即是。先將兩手搓熱,用左手手掌擦右足湧泉穴,用右手手掌擦左足湧泉穴,做30~50次,以足心感覺發熱爲度。
叩齒可以起到促進消化、健脾胃的作用,做時摒除雜念,全身放鬆,口脣輕閉,上下牙齒有節律地相互輕輕叩擊10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