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未收臺,就被美國拉攏六國堵死?還好偉人留下了制勝錦囊
隨着特朗普政府的二進宮,美國對於中國的緊逼和遏制已呈愈演愈烈之勢。在外交上,美國加大了對中國周邊鄰國的外交攻勢,欲組成圍攻中國的包圍網。從美國近期的活動看,他們所拉攏的中國鄰國主要有六個,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如今臺灣還未統一,美國就給我們出了個大難題,爲我們製造一個巨大的地緣挑戰。

一、美國的合縱連橫圖謀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接受記者赫裏奇採訪時,將未來4年的工作方向聚焦於中國的4個鄰國,分別是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越南。
日本,很多反華人士都將中國視爲頭號對手和傳統敵人。無論在臺海還是南海,日本都潛伏於美國的巨大陰影之下,爲美國打下手、向中國使壞。
韓國,最近韓國的動向着實讓人看不懂。特別是尹錫悅宣佈戒嚴並光速失敗之後,韓國民間對於中國的敵意不降反升。韓國右翼人士大肆鼓吹,尹錫悅之所以發動戒嚴,就是爲了反對“中國對韓國內政的干涉”。在這種陰謀論的驅使下,韓國反華聲勢大漲,甚至有右翼人士直接衝擊我駐韓國大使館。

在官方層面,韓國外長趙兌烈重提美韓防務條約,並宣佈如果中美之間出現問題,韓國將一如既往地站在美國一邊。
除了日韓之外,菲律賓也是美國的重點拉攏對象。近幾日,菲律賓軍機飛臨我南海領海上空,甚至距離我軍戰機不過數米之遙,簡直不要命了。很顯然,馬科斯政府已經完全將自己綁在了美國的戰船上。
日、韓、菲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他們支持美國本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但值得注意的是,魯比奧還將重點聚焦於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國家——越南。
魯比奧說:“越南事實上也不想成爲中國的類似附庸國!”很顯然,美國也想將越南拉入它的反華包圍圈。在地緣政治上,特朗普政府將越南納入“印太戰略”框架,要求越南配合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將越南塑造成對華遏制的前沿陣地。

作爲報酬,美國將推動越南承接中美貿易摩擦中的產業鏈轉移,一方面能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另一方面則讓越南獲得實惠。
相比之下,特朗普總統的工作似乎更聚焦於大國。特朗普“冒盟友之大不韙”,公然出賣烏克蘭與歐洲,只留澤連斯基、馬克龍等歐洲領導人在風中凌亂。特朗普與俄羅斯和解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將俄羅斯拉入他的“反華包圍圈”中。
與此同時,美國與印度的媾和也值得警惕。印度總理莫迪在白宮與特朗普會面,成爲特朗普迴歸後第四位訪問白宮的世界領導人,繼日本首相石破茂之後第二位拜會特朗普的亞洲領導人。

在與莫迪的交談中,特朗普大筆一揮,做出瞭如下承諾。第一,美國和印度已設定到2030年,將雙邊貿易額翻一番至5000億美元的目標,並將致力於儘快達成互利貿易協定。
第二,美國將向印度出售F35戰機,屆時印度將加入一個由北約盟國、以色列和日本組成的精英國傢俱樂部。
如果美國的陰謀達成,中國恐怕就要面臨有史以來最密、最大的包圍圈。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曾面臨過2大包圍圈。第一個包圍圈是美國聯合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以及臺灣當局組建的太平洋島鏈,這個包圍圈主要針對中國沿海;第二個包圍圈則是蘇聯聯合印度、越南對中國的包圍,主要針對中國的陸地。

而特朗普,則是想將昔日美國、蘇聯針對中國的包圍圈結合起來。如若得逞,中國將沒有“出口”可言。到時候,中國的200萬大軍以及3大艦隊恐怕都不夠用了,中國在北方、西南方、南方都要囤積重兵,這樣一來,我國軍費必然大增,經濟發展就會受到嚴重損害。
二、毛主席的錦囊妙計
因此,我們必須要有破局之道。當然肯定有人會說,只要中國人民緊密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啥都不怕豺狼虎豹。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話確實沒錯,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正確的廢話。團結一致只是抵禦美國包圍圈的前提,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拿出具體的辦法和謀略。

基辛格曾說:“中國總是被最勇敢、最智慧的一羣人保護着。”面對這一危局,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實際早就留下了錦囊。
事實上,毛主席所面臨的局面,遠比現在更嚴峻。當時的中國可沒有如今這麼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美蘇的差距要比現在大得多。但面對兩強爭霸、敵強我弱的基本戰略態勢,毛澤東總是慧眼獨具、直擊要害,給出最正確的破題方針。
毛主席最反對的,就是兩面作戰,他認爲多面作戰乃是最大的戰略危險。雖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長期面臨來自多個方向的戰爭威脅,毛主席確實強調過兩面或者多面作戰。但在實際操作上,毛主席卻保持着高度的戰略清醒。

例如1962年中印武裝衝突爆發前,毛澤東在對印官方答覆的信中指出“中國不會那樣蠢,東方樹敵於美國,西方又樹敵於印度……我們不能有兩個重點”;
1972年尼克松訪華前,毛澤東在探討《對美方口信的答覆》稿時亦指出:“口頭上說兩面、三面、四面、五面作戰都可以,實際上就是不能兩面作戰。”
爲了避免多面作戰,毛主席在明辨敵友和判明戰略方向上,總是篤思明辨,確保主要戰略方向清晰突出。
例如1950年,美國和泰國、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八國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試圖圍堵中國。然而毛主席卻洞若觀火,將參與包圍圈的各國詳加甄別,最終得出結論,菲律賓、泰國等國參與《防務條約》,是由於美國的脅迫和裹挾;中國和巴基斯坦、印度雖然都有邊界爭議,但也不是主要敵人。
中蘇交惡後,中國面臨着蘇聯、美國兩大包圍圈的威脅。於是毛主席於1972年創造性地提出:“兩霸我們總要爭取一霸,不兩面作戰”。由此,中國和美國逐步和解。就此,毛主席提出“一條線、一大片”方針,與美國、歐洲以及日本聯合起來,反而實現了對蘇聯的反包圍。
經此一手妙棋,毛主席將美國、蘇聯針對中國的包圍圈同時破解,創造了外交史上奇蹟。毛主席的指揮就像是諸葛亮的錦囊,在緊急時刻總能派上用場。在美國對中國步步緊逼的今天,毛主席的外交智慧又有了用武之地。我們只需要蕭規曹隨,就能破解美國的陰謀。
三、明辨敵友最關鍵
根據毛主席的外交智慧,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辨敵友,選準主要戰略方向,畢竟不是所有國家都心甘情願參加美國針對中國的包圍網,他們只是迫於美國的淫威,其中以菲律賓最爲典型。
菲律賓國力極其弱小,武器裝備極其落後,與中國作對完全是以卵擊石。前總統杜特爾特比較識大體,注重獨立外交,因此中菲關係尚可。隨着美國重返亞太以及馬科斯政府的上臺,菲律賓纔開始挾美自重,甘當美國的棋子。

菲律賓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馬科斯政府需要從美國那裏獲得好處;另一方面也是懾於美國的淫威、不得不爲,因此我們要把菲律賓和其他國家區分開,沒必要操之過急,畢竟菲律賓不是我們重點戰略方向。而且菲律賓的實力也不值一提。
至於越南,我國與越南雖然在南海有領土爭端,但畢竟中越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之所以發展那麼快,就是因爲全盤借鑑了我們的改革開放。與中國一樣,越南同樣反對美國的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特別是蘇林上臺後,越南親美的南方派逐漸失勢。
越南很清楚,即使美國揚言與越南合作,也絕不會放棄對越南的滲透。一旦中國倒了,下一個必然是越南。而且從歷史上看,越南曾經依附蘇聯反對中國,結果招來了對越反擊戰以及兩山輪戰,拖累了越南的經濟發展。他們必然不會再想喫二茬苦,受二茬罪。

因此,越南在中美之間更傾向於維持平衡。在軍事和地緣上,中越之間暫時不會出現什麼衝突。
韓國,他們關注的重點在朝鮮。圍堵中國,不過是特朗普極限施壓的結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韓軍本就喫過我軍的苦頭。每次與韓軍作戰,志願軍都是虎入羊羣。如今韓軍對付朝鮮人民軍都夠嗆,更何況抽出兵力幫助美國圍堵中國。韓國其實也不足爲慮。
至於俄羅斯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都是區域大國,都有稱霸該區域的野心。美國雖然希望拉攏他們,但實際操作卻很難。

首先是俄羅斯。如今美國對俄羅斯的示好之意極其明顯,在俄烏問題上做出了很多讓步。在特朗普的如意算盤中,如果美國幫助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脫困,俄羅斯必然會投桃報李,加入美國的反華包圍圈。
但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之間的矛盾不是特朗普一句話就能化解的。一直以來,美國都在瘋狂欺騙和霸凌俄羅斯,難道一句道歉就能獲取俄羅斯的信任和諒解?
反觀中俄,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建立了協作夥伴關係。多年來,中俄關系越走越近。除了經濟互補外,其最大原因就是美國對中俄地緣的步步緊逼。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已是最強霸權,但美國並不以此滿足,反而步步緊逼,北約還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鼓吹顏色革命要削弱俄羅斯到無法成爲美國的潛在對手。俄烏戰爭的爆發,就是美國拱火和強逼的結果。
如今俄羅斯當然歡迎美國讓步的趨勢,願意與美國打交道,但姿態還是非常強硬,既不會放掉中俄之間的緊密關係,也不會放棄對自己地緣利益的追索。因此區區10幾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根本不可能滿足俄羅斯,除非將原蘇聯的勢力範圍全部交還給俄羅斯。但這個籌碼,美國根本給不出來。因此美國裂解中俄關系的圖謀是很難做到的。

與俄羅斯類似,印度也謀求着南亞以及印度洋的霸權地位。在印度洋,美國並非印度的盟友,反而還是對手。美國將印度視爲制華棋盤的關鍵棋子,又擔心印度過快發展成爲不可控變量。美國不可能滿足印度稱霸南亞的需求,也同樣無法提供足夠的籌碼讓印度加入反華陣營。
在軍事態勢上,中國對印度有着泰山壓頂一般的優勢,巴基斯坦也在西北方虎視眈眈。印度犯不着將自己綁在反華戰車之上。
因此,在反華包圍圈中,只有日本和美國最值得警惕。美日同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真正的地緣政治核心,日本也是美國製華體系中最大的一枚棋子。日本不僅有實力,也有力量幫助美國遏制中國。中國的崛起對日本並沒有什麼好處、因爲中國可能向日本尋仇,可能會奪走日本的訂單。而追隨美國反華,就能得到美國更多的投資、援助以及軍事保護。
從毛主席時代就能證明,統戰、策反日本是相當艱難的,更何況現在?日本不僅將手伸向臺海,同時還開始干涉南海事務。例如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就宣稱:準備加大力度,在情報共享、裝備合作等方面,大力幫助菲律賓監視南海。石破茂政府的態度,昭然若揭。因此,日本方向是我們最大的威脅,也是最大的突破口。
四、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強調,中國因近代被列強瓜分而陷入屈辱,塑造了中國對“被孤立被包圍”的本能警惕,也有自己防禦機制。通過軍事同盟手段來孤立和遏制中國,是不可能的。2015年基辛格就曾說:
“試圖孤立中國將創造一個對手,這可能是災難性的。”

面對美國的包圍圈,我們更需拿出毛主席留給我們的錦囊妙計,分清敵友、把握重點方向,保持戰略定力、有的放矢。最忌諱的就是沉不住氣,在民粹的裹挾下四面樹敵、兩面作戰。理想主義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現實。
對於美國的包圍,我們根本無需害怕。美國拉攏六國來反對如今日漸強大的中國,其所付出的代價與籌碼必然是驚人的。以美國債臺高築的現狀,出得起這個價碼嗎?俄、印、越、韓、菲等國與中國本就沒有根本性矛盾,憑什麼幫美國反對中國?
更何況,美國拉攏俄羅斯、印度的行爲,必將得罪歐洲、巴基斯坦、沙特等傳統盟友。而這正是我們向歐洲大展拳腳的機會。他們搞合縱,我們就搞連橫。歐盟的市場容量,可是俄羅斯的8倍!
即使到了最壞的情況,我們也不用擔心。70多年前,我們痛毆美國糾集的16國聯軍;40多年前,我們頂住百萬蘇軍的壓力痛打越南。形勢再壞,能比那時候壞?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我們。
正所謂“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