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加稅、羞辱,卻轉頭挑釁中國,加拿大外交爲何如此混亂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加拿大過航臺海並公開炒作,東部戰區全程跟監警戒,有效處置。”
2月17日一早,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發表講話,人們才意識到,加拿大又來作妖挑釁中國了。
這讓不少人都感到難以理解,加拿大和中國既沒有歷史仇恨,也不存在現實競爭,兩者之所以會發生衝突,完全是因爲加拿大要追隨美國的腳步。
換其他時候,加拿大追隨美國搞事,大家都能夠理解,可最近美國剛剛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特朗普甚至多次揚言要讓加拿大成爲美國的第51個州。
美國如此羞辱加拿大國格,加方理應與美國拉開距離,結果加拿大不但不反擊,反倒在這種時刻跑來挑釁中國。
那些加拿大高層到底是怎麼想的,纔會在世人面前上演這樣一出抽象的價值觀混亂外交?

天選僕從國
加拿大這種“美國虐我千百遍,我待美國如初戀”的行爲看似離譜,但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稱得上是加拿大的國家傳統了。
這種傳統的形成,其實可以追溯到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在獨立戰爭之前,加拿大和美國一樣,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18世紀初期,歐洲的啓蒙思想傳到了北美殖民地,北美一批知識分子受此感召,產生了獨立意識。
加之到了18世紀中後期,英國由於本土的財政困難,加大了對殖民地的壓迫力度,引發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滿和抗爭。
兩相結合之下,美國十三州發表獨立宣言,打響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

然而,也有另外一些人,或許是出於對昔日母國的眷戀,或許是貪圖大英帝國這個世界霸主的榮光庇護,並不想脫離大英帝國獨立。
1783年,英美簽署《巴黎協定》,英國認可美國獨立,但也給這個新生的國家劃定了邊界,更北面人口稀少,也並未參與獨立戰爭的加拿大依舊作爲英國殖民地。
協約簽訂之後,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立刻來了一輪人口大換血,加拿大領土上追求獨立的人紛紛前往美國追求自由生活,同時也有不少原本在美國領土生活的堅定保皇黨潤去加拿大。
如此一來,加拿大自然成爲了對大英最忠誠的殖民地。
尤其是美國獨立之後不久,1812年,美國趁英國忙於應對拿破崙戰爭,試圖兼併加拿大。
加拿大人都不願意併入美國,但實在不敵美軍,幾乎完全陷入了被動。

最後還是英國騰出手來,從切薩皮克灣登陸,一路打進華盛頓,上演了一出火燒白宮,給加拿大報了仇,並徹底確保了加拿大的安全。
有了這麼一出,本就是保皇黨聚集地的加拿大更是對英國感激涕零,從此成爲了大英最堅定的僕從,英國有事就是加拿大有事。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本土遠離戰場,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加拿大都積極爲大英提供支持,又是提供物資,又是派遣軍隊。
哪怕作爲殖民地下等人,英國在使用起加拿大軍隊時從來都相當不做人,給他們派了不少堪稱是讓人送死的任務。
但加拿大每次都能自己哄好自己,然後繼續爲大英拋頭顱撒熱血,實在堪稱是天選的最佳僕從國。
遺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國力嚴重衰落,再也撐不起世界霸主的威風。

爲了體面退場,英國以相對配合的態度,將霸權和作爲霸權根基的世界影響力一點點移交給了美國,加拿大也就這麼換了主子。
對於加拿大來說,當年誓死抗拒不願加入的美國,如今卻成了新主子,不知回顧歷史,是否會感到諷刺和尷尬。
不過,一來主子們已經談好了交易,沒有加拿大說話的份,既然反抗不了不如享受,二來美國已經成爲了新的世界霸主,跟着美國混好像確實更有前途。
尤其是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考慮到加拿大的地緣位置對美國十分重要(加拿大北極島嶼能夠對蘇聯形成威懾),美國也確實給加拿大分了一些肉喫。
故而加拿大十分順滑地調整好了心態,把昔日對大英的衷心轉移到了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爲美國鞍前馬後,積極效勞。

混亂外交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世界局勢逐漸產生了新的變化。
美國在贏得冷戰之後一心掠奪世界,不思進取,在某種意義上發展停滯;而在海的那一邊,中國經過不懈奮鬥,不斷髮展壯大,在許多領域甚至已經趕超了美國。
儘管中國無意與美國爭奪霸權,但中國的發展本身,就對美國的霸權體系構成了威脅。
那些原本只能被美國吸血收割的國家,如今有了一個新的選擇,可以通過與中國合作,逃脫美國的霸權收割。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美國曾試圖通過打壓中國,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但結果證明,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根本不能打垮中國,反而激發了中國全面自主研發的決心,在某種意義上還助推了中國發展。

這個時候美國想起來要發展自身,但在霸權吸血模式下,美國企業早就習慣了躺着賺錢,並且在這樣的舒適區中將自身創新的心氣和能力消磨殆盡了。
在意識這個問題後,美國的第一反應是威逼利誘其他國家一併給中國施壓,但是這麼做的效果同樣不盡如人意,並且還給美國自身造成了更大的經濟壓力。
於是,以特朗普爲代表的一些美國人,就產生了既然全球霸權早晚不保,不如趁早主動收縮勢力範圍,以減少支出的想法。
但是爲了確保美國的安全不會因霸權收縮而受到威脅,同時也是爲了解決美國債務高企,國內窮白人失業生活困難等問題,特朗普目光一轉,盯上了加拿大的土地。

加拿大所在的地區,是中國到美國導彈發射的最近路線,以美國把中國當假想敵的做派,那必須在這裏佈置足夠多的監控系統。
同時,加拿大本土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一旦收入囊中,這份油氣收入多少能夠緩解美國的財政壓力。
此外,通過在加拿大這個“新美國”領土上搞基建,美國的失業問題也能得到有效解決。
特朗普本人,也能夠通過這一開疆擴土的成績,成爲美國曆史上有數的“有爲總統”,名垂青史。
如此一舉多得的好事,特朗普豈能不心動。
自在2024年大選中獲勝以來,特朗普多次表達出了“吞併加拿大”的意願,甚至在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會面時,公然稱其爲“加拿大州的州長”。

正式上任的頭一天,特朗普就簽署行政命令,要對加拿大加徵關稅,已然開始了經濟層面的施壓。
加拿大政府對此驚慌失措,他們一貫以美國的忠實盟友自居,哪想到這昔日的依仗竟然對自己露出了獠牙。
但從來沒有徹底獨立過,只會當狗腿子的加拿大天真政客們,面對美國的脅迫和羞辱,完全不敢奮起反抗,而是連忙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
加拿大的13個省和地區的省長全部出動,趕往華盛頓開展遊說活動,希望能求美國高抬貴手放加拿大一馬。
格外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省長遊說的核心觀點,居然是“美國會需要加拿大幫忙對付中國”。
實在不知加拿大是把自己看太低還是看太高。

說是看高,他們棄國格於不顧,向羞辱國家的美國政客搖尾乞憐,可說是看低,他們竟認爲自己有本事跟美國也沒辦法拿捏的中國碰一碰。
而且,加拿大政客的“對付中國”,可不是口頭承諾而已,他們是有實際行動的。
這不,前腳加拿大省長們在美國打了“中國牌”,後腳加拿大的渥太華號就跑來“過航”臺灣海峽,在中國的紅線上瘋狂蹦迪,結果不出意外地被中國軍艦“押送”離開。
這已經不是加拿大第一次如此丟臉,就在1月,還是這艘渥太華號,試圖到黃巖島“自由航行”,結果也是被中國軍艦“押走”,加拿大還因此認爲前艦長“應對不利”,把人撤了職。
更加諷刺的是,加拿大屢屢爲了美國在中國這裏喫虧,美國從未因此對加拿大多一點寬宥,但加拿大政客彷彿看不到這一點。

如今面對美國的脅迫、羞辱,不少加拿大民衆爲此憤恨不已,加拿大政客們卻還是去美國獻媚討好,並且爲了討好美國,進一步得罪唯一能真正制衡美國的中國。
這種混亂的外交狀態,難免讓旁觀者歎爲觀止,感慨加拿大對美國確實忠心耿耿,被美國如此欺負,竟還能繼續割肉討好美國。
只能說,加拿大這個國家,從未有過爭取獨立主權的努力,又因爲自然稟賦與歷史機遇輕易過上了富裕發達的好日子,導致這個國家在政治上極度幼稚,且嚴重缺乏應變能力。
如今時局變幻,加拿大如果繼續抱着“跟着霸主有肉喫”的幻想,恐怕要付出慘痛代價。

參考資料
加拿大“渥太華”號剛撤換艦長又公開炒作過航臺海,這是交哪門子“投名狀”? 新民週刊

國際銳評丨被美頻頻羞辱的加拿大,恬不知恥地打“中國牌”向美國乞憐! 中工網

特朗普想吞併加拿大?確定不是開玩笑? 新民週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