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特朗普,莫迪放言讓印度再次偉大,印度有何“偉大”過往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我們對印度的願景是讓印度再次偉大,MIGA!”

當地時間2月13日,應邀訪美的印度總理莫迪與特朗普在白宮召開新聞發佈會。

爲了讓斤斤計較的商人總統特朗普願意繼續維持“美印友誼”,莫迪在這次發言中,特地致敬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並強調“MIGA與MAGA結合就是MEGA,一個爲了繁榮的偉大合作伙伴關係。”

不過,莫迪老仙這一次卻是翻了車。

特朗普對於莫迪套近乎的說法並不買賬,在莫迪放話時向他投去了費解的目光,並在輪到自己發言時捅了莫迪一刀,表示印度的關稅太高了,美國需要對印度徵收對等關稅。

在新聞發佈會情況傳開後,國際輿論同樣一片譁然——美國人提出MAGA,懷念的是世界霸主的風光,印度又有什麼“偉大”過往,值得被當成願景?

虛幻風光

雖然在外界看來,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殖民歷史,就連最後獲得獨立,也不完全是靠自身的抗爭實現,而是英國盤算一番之後,認爲繼續殖民下去成本將要大於收益主動放手的。

但在一貫自信心爆棚的印度人眼裏,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印度看來,哪有什麼被大英帝國殖民,那明明是印度“入股”大英,共享大英帝國世界霸主的榮光。

要知道,印度可是英國親自認證的,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和其他那些殖民地那能一樣嗎。

等到大英帝國衰落,維持不住世界霸權,印度立刻就開始向英國表達了不滿,在民族英雄甘地的帶領下,對英國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在印度“強有力”的抗爭之下,英國被迫妥協,接受了印度的獨立要求。

獨立之後的印度迫不及待地想要接手大英帝國在南亞地區的霸權,同時還利用自己“殖民地獨立”的身份,在第三世界國家廣拉好感,準備擔當第三世界的領袖。

他們甚至一度看起來達成了這個宏偉的目標。

在南亞,印度的面積和人口對其他國家能夠形成壓倒性優勢,英國在殖民時期還爲印度建設不錯的基礎設施,令印度的經濟也在地區範圍內遙遙領先。

形勢比人強之下,南亞各國紛紛對印度低頭,就連與印度有宗教仇恨和領土爭端的死敵巴基斯坦,也無力與印度爭鋒。

在國際事務上,印度則擺出了一副與在南亞的霸道全然相反的面孔,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積極呼籲和平合作,拉足了同樣不想被捲入冷戰淪爲炮灰的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好感。

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團結起來,形成了不結盟運動。

印度的經濟、軍事實力雖然與美蘇英法這些國家完全沒法比,但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當中,卻絕對是首屈一指,又是運動首倡者之一,理所當然地被推舉爲發聲時代表。

儘管第三世界國家個體的實力都不強,但當這麼多國家聯合發聲時,就連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也要給個面子。

一時之間,作爲“第三世界領袖”的印度在國際舞臺上風光無兩,是美蘇爭相援助拉攏,衆多小國阿諛奉承的對象。

儘管印度自身的實力根本配不上這樣的地位,但向來虛榮心爆棚印度人顯然不會主動去思考自己的不足。

上至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下至印度普通百姓,所有人都堅信,印度已經成爲了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是美蘇之外的世界第三極。

一朝夢碎

然而,印度忘記了,自己的風光並不像美蘇那樣以自身實力爲基礎,而是藉着全世界衆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真以爲自己已經成了美蘇之下無敵的角色。

得意忘形之下,印度很快踢上了鐵板。

當年大英帝國殖民者貪婪無盡,在佔領了印度之後,又意圖以印度爲跳板,繼續蠶食中國的領土。

由於中國的堅決抵抗,英國殖民者的意圖並未得逞,但他們還是在自己的地圖上將不少原本屬於英國的領土劃入了英屬印度的地圖。

獨立後的印度一直認爲,自己理應繼承英國在南亞地區的一切領土、影響,哪怕這些領土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法理上都理應歸屬中國,但印度還是堅持對其提出了主張。

原本,印度主張歸主張,但也知道自己的軍事實力比不上中國,真打起來自己喫虧,這種主張主要停留在口頭層面。

甚至,由於中國在反帝國主義方面與印度有共同的立場,中印兩國的關係一度十分密切,雙方在國際事務當中多有合作。

但隨着印度成爲“世界第三極”,印度本就膨脹的自信心再度加碼,就連中國在朝鮮半島打退美國人的戰績都不能再讓他們有所顧忌。

在1個印度人能夠打退10個解放軍的叫囂聲中,印度開始在中印邊境推行“前進運動”,打算“用實力落實印度地圖”。

中國多番嘗試和平解決無果,不得不下定決心,在東南方向面臨美國威脅,安全局勢極爲嚴峻的情況下,抽調兵力前往青藏高原,與印度一決高下。

雙方軍隊在戰場上一碰,印度被吹上天的牛皮立刻就被徹底撕破,露出了孱弱不堪的內裏。

印軍在解放軍面前堪稱毫無還手之力,甚至出現了整個營被3名落單解放軍戰士擊潰這樣的神奇敗績。

起初,印度政府還能嘴硬“我們只是在沒有準備之下被解放軍偷襲才喫了虧”,但到了印軍“反攻”失敗,還被解放軍進一步反打,印度政府也慌了神。

儘管解放軍並的反打止於中國主張的邊界,後來還主動後撤,但驚慌失措的印度政府卻以爲在北方邦和首都新德里都要保不住了。

一時間,北方邦與新德里亂作一團,時任美國駐印大使將之形容爲“國家意志崩潰”。

經歷了這樣一場大敗,印度的國際形象也隨之一落千丈,再也維持不住“世界第三極”的“大國體面”。

但對於印度來說,這其實不過是讓他回到了他原本應該在的位置上。

狂心再起

在經受了這樣一個慘痛的教訓之後,印度老實了幾十年,雖然還是繼續在南亞稱王稱霸,但總歸不敢再挑釁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不敢再以強國自居。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印度教民族主義者莫迪上臺之後,印度逐漸忘卻了當年的真相。

畢竟,按照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理念,印度的歷史是由印度教教徒不斷反抗外來勢力的“偉大戰爭”所驅動的。

然而,在印度的歷史上,印度在面對戰爭時卻是屢戰屢敗,怎麼看都不“偉大”,那就只能篡改歷史,虛構史實,來證明自己的理念。

就這樣,隨着莫迪當選總理,印度開始了大規模的修史運動,強行給印度打造了一部“偉大歷史”。

在這套歷史敘事當中,就連印度的象頭神,都可以成爲“印度在古代就已經掌握了高潮的移植整形技術”的明證,更不要說曾經確實存在過的“世界第三極”這樣輝煌的過往了。

雖然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在聲稱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獲勝的情況下,強行解釋曾經身爲“世界第三極”的印度如何落到寂寂無聞,但可以想見,莫迪政府必然會極盡誇大當年風光。

當莫迪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說出“讓印度再次偉大”時,或許外界會爲印度的“再次”由何而來感到費解,甚至懷疑莫迪莫不是在對特朗普的MAGA口號含沙射影嘲諷。

但或許莫迪就是真心覺得,印度需要“再次偉大”,恢復當年的“世界第三極”的榮光。

只不過,這種唯心主義的觀點也只有印度人會買賬。

特朗普顯然沒有被莫迪的“致敬”討好到,儘管莫迪政府已經向美國做了多番讓步,但特朗普依舊對印度表達了不滿。

至於莫迪想要“讓印度再次偉大”的野望,更是引來了國際輿論的一片嘲諷之聲。

印度的這種自欺欺人,讓自己成了輿論場上的笑談,但莫迪政府也有自己的無奈。

對於印度這樣一個國族構建始終未能完成的國家來說,不以印度教來激發民族主義情緒,印度該如何實現國家的團結穩定,如果連團結穩定都做不到,又如何談得上發展。

但事實卻不會以意志爲轉移,當年印度在唯心主義驅使下,借第三世界之勢忝居強國之位,尚且被打回原型。

如今的國際形勢,印度想要借勢只會比當年更難,強行擺出強國姿態,只會貽笑大方。

參考資料

觀察|莫迪訪美,與特朗普的昔日友誼正靠“交易”延續? 澎湃新聞

印度對1962年戰爭的認知與對華政策走勢 孟慶龍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印度莫迪政府的右翼歷史觀與中印邊界戰爭新敘事的特點及影響 謝超 南亞研究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