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2.0?美俄談判拋開烏歐,聯合國投票共進退,未來何去何從

來源: 更新: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美國與歐洲傳統盟友之間出現了重大分裂!”

在俄烏衝突爆發3週年之際,聯合國再度就俄烏問題展開討論。

這種關乎世界和平安全環境的大事鬧上聯合國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一次,一直以來都是烏克蘭最堅定支持者的美國,居然在投票中和俄羅斯同進同退了起來。

對此,歐美傳統媒體都大感震驚。

然而,結合幾天前美國與俄羅斯在沙特就烏克蘭問題進行談判,卻把另一個戰爭當事方烏克蘭和烏克蘭的重要支持者歐盟卻完全排除在外的行爲,這一結果又似乎不怎麼令人意外。

俄烏衝突

俄烏衝突這場連續3年霸佔國際熱點的戰爭,原本是美國一手操縱的結果。

這兩個原蘇聯加盟國之間,本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甚至可以說是同氣連枝,雙方不僅同屬斯拉夫民族,而且在許多問題上有共同利益。

這樣的兩個國家之間,之所以會發展到兵戎相見的地步,完全是因爲美國的地緣政治需要。

爲了掌控歐洲,美國需要給歐洲塑造一個足夠強大的敵人,縱觀歐洲周邊,只有俄羅斯夠分量,故而不管俄羅斯如何示好,美國都對俄羅斯表現出十足的敵意。

爲了彰顯美國的強大,美國需要對這個敵人步步緊逼,於是在俄羅斯的強烈反對聲中,北約依舊步步東擴,逐步逼近了俄羅斯的安全邊界。

對於俄羅斯來說,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放棄的安全底線。

故而,在美國通過顏色革命的手段,把烏克蘭的親俄總統搞下臺,推上去一個親西方的總統時,俄羅斯做出了強烈的反應。

他們出兵接管了克里米亞半島,併爲烏東的親俄派勢力對抗政府提供了支持。

烏克蘭和歐洲在收到俄羅斯如此強烈的警告信號之後,也確實有所收斂,在法德的調停下,俄烏之間達成《明斯克協議》。

可隨着烏克蘭親美政府不斷推進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俄羅斯開始確信,一紙協議根本無法保障俄羅斯的安全空間。

最終,在2022年,俄羅斯發起了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打算用實力讓烏克蘭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做。

作爲世界知名軍事強國,又是攻其不備(儘管烏克蘭政府早在備戰,但對於俄羅斯的突襲確實來不及反應),俄羅斯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兵臨基輔城下,要求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此時的烏克蘭剛剛被俄羅斯用現實狠狠敲了一棒,再怎麼親美也不得不認清了自己不是俄羅斯對手,就得顧忌俄羅斯想法,何況俄羅斯還留了一線,允許烏克蘭加入歐盟。

於是,在中間調停國的勸解下,烏克蘭半推半就地表示願意接受俄羅斯的條件,雙方距離協議達成幾乎只差最後簽字。

眼看俄烏局勢就要順利平息,美國授意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到烏克蘭走一遭,支持烏克蘭繼續和俄羅斯打下去。

有了來自歐美的所謂“支持到底”的保障,烏克蘭親美政府信心大漲,竟拒絕在那份被烏克蘭官員都認爲“已經達成了最有利於烏克蘭的條件”的協議上簽字。

俄烏衝突由此徹底演變爲了一場長期戰爭。

在這場戰爭的過程中,美國一直都是烏克蘭的最重要支持者,爲烏克蘭提供了(紙面上)最高額的軍事、經濟援助,最大力度的國際政治支持,並帶頭對俄羅斯施加了嚴厲制裁。

俄美會談

然而,由於產業空心化、權力尋租常態化等問題,美國自己的日子其實也沒那麼好過,美國國內有的是人對美國在國債年年攀升的情況下還要出一大筆錢援烏感到不滿。

像是特朗普,就一直在抨擊拜登政府援烏純屬亂花錢,白花錢,如果換成是自己,一定不會花這樣的冤枉錢。

隨着2024美國大選以特朗普的勝利告終,烏克蘭的天,塌了。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大選結果出爐後,連忙向特朗普瘋狂獻媚,試圖求特朗普回心轉意。

這種策略倒也有點效果,起碼特朗普不再說24小時結束俄烏衝突的話了,但效果顯然也不多。

2025年2月12日,特朗普對外公開表示,已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了電話,並就立即組建談判團隊,討論如何結束俄烏衝突,這一言論得到了克里姆林宮方面的證實。

隨後,俄美雙方以高到驚人的效率推進談判事宜,2月18日就借沙特的場子進行了初步接觸。

在這一過程中,雙方都完全沒有和作爲俄烏衝突當事方只有的烏克蘭,以及一直跟着美國身後支持烏克蘭,甚至因爲援烏和制裁俄羅斯導致國內出現了一堆問題的歐洲打個招呼的意思。

且這場會談僅僅用了4個半小時就宣告結束,且俄美雙方均對這場談判的成果表示滿意,顯然雙方在某些方面達成了共識。

緊接着,美國反手向烏克蘭甩出了一份協議,要求烏克蘭向美國交出50%的礦產收入,以償還美國爲烏克蘭戰爭支付的不必要開支。

爲了監督烏克蘭不在礦產收入上造假,美國提出了監督烏克蘭財政的要求,以後烏克蘭需每月上交賬本給美國查賬。

另外,以後烏克蘭的礦產開採權也別忘了要美國優先,畢竟賬本有可能造假,還是和自家公司對賬方便。

要是烏克蘭賣礦的錢還不夠還,美國還可以扣押烏克蘭的財產作爲抵押。

更加離譜的是,關於烏克蘭要償還美國的債務金額,美國國會記錄批出去1700多億,拜登爲了彰顯援烏積極性,四捨五入對外宣傳給了2000億。

但事實上,這些錢有不少其實是被用在美國國內的,加之各級史密斯專員的層層扒皮,烏克蘭實際到手的,即使算上武器溢價,也不足1000億。

結果等到特朗普上臺,美國援烏金額在特朗普口中就變成了3500億,而他要求烏克蘭償還的債務,更是再度加碼,直接漲到了5000億。

至於烏克蘭提出的,願意接受協議以換取安全保護,美國更是不屑一顧:讓你籤你就籤,哪來那麼多條件,美國都準備從歐洲撤軍了,還給你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護。

2月21日,美國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關於俄烏問題的提案,這一次,美國沒有再使用俄羅斯侵略的一貫表述,而是用“俄烏衝突”來描述這場戰爭。

同時,這份簡短的提案中,只提到要儘快實現和平,根本沒有提到烏克蘭在戰爭中被俄羅斯佔領的領土要怎麼處理,顯然是準備默認俄羅斯佔領的現實了。

2月24日,聯合國召開特別會議,分別就美國與烏克蘭關於俄烏衝突的提案進行投票。

在這次投票當中,美國竟與俄羅斯投出了完全一致的票型,共同反對烏克蘭“要求俄羅斯無條件撤出烏克蘭領土”的提案和歐洲對美國提案的3項修正案。

在之後的安理會上,美國提出的原版提案最終獲得了通過。

不管心裏再怎麼不滿,也沒有那個歐洲國家敢在安理會上真的跟美國對着幹,5個歐洲理事國均以棄權了事,而中國和出身亞非拉的非常任理事國則抱着先促成和平再說的態度,選擇支持提案。

淪爲犧牲

這一切不由讓人想起二戰前的慕尼黑,英、法、德等大國同樣是在捷克斯洛伐克不曾參與的情況下,達成了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的協議。

如今的烏克蘭,顯然已經註定要成爲美俄地緣博弈的犧牲品,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歐洲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了。

按照美、俄兩國的本意,當然是希望將歐洲一起擺上餐桌。

畢竟對美國來說,歐洲遠比烏克蘭要肥美,而俄羅斯則因爲歐洲整日跟在美國身後給自己添堵,早就對歐洲十分厭煩,即使分到的好處不多,也會樂見歐洲挨刀。

但是歐洲顯然不這麼覺得,明明美俄拋開歐洲談判,輕視歐洲的意圖已經擺得十分明顯,可歐洲卻還妄想着自己能夠上桌。

在試圖用增加對烏援助並口頭聲明要組建歐洲軍保衛烏克蘭,以吸引美國繼續支持烏克蘭無果,認清了美國拋棄烏克蘭決心的歐洲也連忙準備在烏克蘭分一杯羹。

在美國威逼烏克蘭簽訂礦產條約,烏克蘭竭力試圖抵抗之際,歐洲抓緊機會向烏克蘭喊話,表示自己這裏也有一份礦產合作協議,相比起美國的協議,自己手上這份絕對“互利雙贏”。

不過,歐洲顯然還是太高估了自己。

即使烏克蘭真的對歐盟的條件更心動,但歐盟又不可能幫烏克蘭頂住來自美國的壓力,烏克蘭又怎麼敢棄美國而選歐州?

如今政治分裂,經濟衰退,武備廢弛的歐洲,能夠穩住自己不在最後的盛宴中被瓜分,就已經殊爲不易,至於上桌喫肉,未免想得太多。

參考資料

“美俄反對”、“中美俄投贊成票”……聯大和安理會最新涉烏表決發生了什麼 澎湃新聞

一場四個半小時的俄美會談爲何震驚烏歐?一文梳理 中國青年網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