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青黴素”的菜,建議:春天經常喫,提高免疫力,身體更健康
春回大地,萬物生髮。中醫認爲,春季是養肝護陽、祛溼排毒的關鍵期。此時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但乍暖還寒的氣候也讓病毒細菌蠢蠢欲動。想要抵禦外邪入侵,除了規律作息,飲食上更要注重選擇具有“天然抗菌消炎”作用的食材。以下這4種被譽爲自帶“青黴素”屬性的春菜,不僅營養豐富,還能助你增強免疫力,健康度過季節交替期。

一、茴香菜
茴香菜獨特的辛香氣味源自其富含的茴香醚、茴香烯等揮發性物質,堪稱"植物抗生素"。現代研究發現,茴香中的活性成分能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同時富含維生素C、鈣、鐵,具有理氣和胃、驅寒暖身的功效。

推薦食譜:茴香菜拌水煮花生米
食材:茴香菜200克、生花生米100克、蒜末15克、香油5克、鹽3克、香醋10克
1. 花生米提前浸泡2小時,加八角、花椒、鹽煮20分鐘,關火放涼,浸泡入味後撈出瀝乾;
2. 茴香菜洗淨切3釐米段,將花生米、茴香菜混合,加入蒜末、鹽、香醋、香油拌勻;靜置10分鐘讓味道融合即可裝盤。
點評:這道涼菜完美保留茴香的清香,花生米綿軟中帶脆,蒜香與醋香激發食慾,既可作爲開胃小菜,也能作爲佐粥佳品,尤其適合春季食慾不振時食用。
二、蒲公英
蒲公英被稱爲"藥草皇后",其葉片含蒲公英甾醇、菊糖等成分,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中醫常用它治療咽喉腫痛、乳腺炎等炎症,春天食用還能清肝明目、消除水腫。

推薦食譜:蒲公英炒雞蛋
食材:嫩蒲公英葉150克、雞蛋3個、枸杞10克、鹽2克
1. 蒲公英洗淨後焯水1分鐘(水中加少許油),擠幹切碎;枸杞用清水泡軟;
2. 雞蛋加鹽打散,熱鍋涼油,倒入蛋液中小火煎至定型,翻面炒散,放入蒲公英,加鹽和枸杞,翻炒均勻即可。
點評:焯水後的蒲公英苦味減弱,與蛋香交織出獨特風味,枸杞的甜味平衡口感。這道菜黃綠相間,既能補充優質蛋白,又能發揮蒲公英的消炎功效。
三、苦菊
苦菊葉片脆嫩微苦,富含山萵苣素、黃酮類物質,對口腔潰瘍、牙齦出血有改善作用。其苦味成分能刺激消化酶分泌,特別適合春季肝火旺盛、常感口乾舌燥者。

推薦食譜:蒸苦菊
食材:苦菊300克、麪粉50克、玉米麪30克、蒜泥15克、生抽10克、辣椒油5克
1. 苦菊洗淨控水,撕成小朵,撒入食用油、鹽和玉米麪與麪粉的混合麪粉輕輕抓勻;
2. 蒸鍋水開後鋪籠布,均勻攤放裹粉的苦菊,大火蒸5分鐘;
3. 取出抖散,搭配蒜泥、生抽、辣椒油調成的蘸汁食用。
點評:這種烹飪方式最大程度保留營養,麪粉的甘香中和苦味,蒸制後葉片柔嫩不失嚼勁,是道低脂高纖的健康主食替代品。
四、韭菜
韭菜含硫化物和蒜辣素,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其"起陽草"的美譽源於豐富的鋅元素和揮發性精油,能促進血液循環,特別適合倒春寒時節食用。

推薦食譜:韭菜蝦皮雞蛋餅
食材:韭菜200克、雞蛋2個、蝦皮20克、全麥粉80克、五香粉1克、鹽2克
1. 韭菜切末,與蝦皮、雞蛋、全麥粉混合,加鹽、五香粉調成稠麪糊;
2. 平底鍋刷油,舀入麪糊攤成圓餅,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點評:蝦皮帶來海洋的鮮味,全麥粉增加膳食纖維,外脆內軟的餅體包裹着韭菜的辛香,作爲早餐食用能快速補充能量,溫暖脾胃。
春食小貼士:
這4道食譜均採用低溫少油的健康烹調法,完整保留食材的活性成分。建議每週輪換食用2-3次,配合適量運動,讓天然"青黴素"爲身體築起防護屏障。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寒,體質虛寒者宜搭配薑絲食用;韭菜纖維較粗,消化不良者需細嚼慢嚥。抓住春天的饋贈,用美食守護健康,讓免疫力成爲你最堅實的鎧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