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夏季祛溼健脾第一豆

夏季潮溼悶熱,很多人總感覺身體沉重、四肢乏力,甚至胃口變差、大便黏膩,這些可能是“溼氣重”的信號。
中醫認爲,“溼邪”是六淫之一,易困阻脾胃影響消化功能。因此,這時候我們不光要祛溼,還要健脾。
今天給大家推薦廚房裏一味常見的食材——白扁豆。它不僅是祛溼的好幫手,還尤其適合虛寒體質和脾胃嬌嫩的朋友。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把白扁豆稱之爲“脾之谷”。
《本草綱目》載:“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中醫認爲白扁豆性味平和,既能祛除體內溼氣,又不會像薏米、赤小豆那樣性偏寒涼,傷到脾胃。
虛寒體質的人(比如怕冷、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白扁豆溫和祛溼,不會加重寒氣。
脾胃嬌嫩的孩子:夏季孩子常因貪涼喫多生冷食物,導致脾胃虛弱、溼氣重,白扁豆可煮粥或燉湯,易消化且不傷胃。
1、止嘔止瀉
白扁豆可用於治療夏季暑溼引起的嘔吐、胸悶等症,還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大便長期不成型的患者。對於因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急性腸胃炎也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2、清肝明目
白扁豆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適用於體虛肝火旺的人羣。
3、抗菌強體
現代醫學發現,白扁豆中含有一些活性水溶性物質,這些物質能抑制人體內病毒的生長,幫助預防多種病毒性疾病的發生。
4、輔助降糖
白扁豆中含有的澱粉酶能抑制人體對糖分的吸收,並加快體內糖分的代謝和分解,起到輔助降糖的功效。

▲白扁豆(圖片來源:藥用植物圖鑑微信)
白扁豆雜糧粥
【原料】
白扁豆200克,山藥、蓮子、薏苡仁、赤小豆、粳米適量。
【做法】
提前將白扁豆和雜糧發泡開,山藥切成小段,先將耐煮的白扁豆、薏苡仁、赤小豆、蓮子溫水入鍋,小火熬煮,待豆米開花再入粳米慢熬,湯汁稍濃時加入山藥段,煮至濃稠時熄火,再煨一會皆可盛食。
【功效】
此粥可益氣寬中、健脾祛溼,對脾虛兼溼、食少便溏之人大有裨益,對痢疾、泄瀉、赤白帶下等症也有益處。
香薷飲
【材料】
白扁豆5克,厚朴5克,香薷10克。
【做法】
白扁豆小火炒黃後搗碎,香薷、厚朴用剪刀剪碎,將它們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蓋蓋悶泡1小時後代茶飲即可。
【功效】
香薷飲出自宋代醫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適合夏季溼氣重、中暑、發熱、全身睏乏的人飲用。
需要注意的是,香薷飲只適合暑溼重的夏季,不宜長期飲用。
白扁豆瘦肉湯
【材料】
白扁豆5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
豬瘦肉洗淨,用開水稍燙去血腥味,切成細末,然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再加入白扁豆,用文火燉1小時,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化溼。用於小兒脾虛泄瀉、消化不良、暑溼瀉下等症。
白扁豆+茯苓
茯苓淡滲利溼、健脾、安神,二者搭配使用能健脾化溼。
白扁豆+山藥
山藥補益脾胃、補腎,二者搭配能健脾祛溼,益胃補腎。
白扁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喫的,比如高尿酸的人就應該少喫。此外,不管選擇哪種喫法,都一定要徹底煮熟了,也不要喫多,每天食用的量控制在50克以內最好。■

【來源: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