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多種慢性病共存,如何服藥才科學?

很多老年人因患有各種慢性病而不得不長期服用多種處方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幾種常見慢性病應該如何安全用藥。

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需要終身用藥,治療時應遵循緩慢、平穩降壓的原則,使血壓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波動範圍內。抗高血壓藥種類繁多,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選擇對自己最適合、有效、耐受的藥物。

爲保持血壓平穩,平日應按時按量規律服藥,並經常用血壓計監測血壓。忽高忽低的血壓反而會增加腦卒中、心肌梗死和腎損害等的發生風險。因病情變化需要調整抗高血壓藥的種類或劑量時,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根據自我感覺隨意增減劑量或更換藥物,更不能將別人用後反饋效果好的藥直接拿來用。

高血壓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其中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菸、酗酒、攝鹽過多、超重、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缺乏運動、性格暴躁等。所以,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則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患者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終身用藥,不可自己隨意增減劑量或更換藥物,以免導致血糖波動。

如果使用胰島素治療,一定要特別注意生活起居和飲食規律,每天規律運動,藥物注射時間、喫飯時間最好固定,以免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需要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當運動、預防併發症。醫學上至今仍無法根治糖尿病,所以不要輕信虛假廣告,避免損失錢財的同時耽誤病情。

血脂異常
調血脂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即使血脂達標了,也不能隨便停藥,因爲一旦自行停用調血脂藥,血脂指標還會再次升高,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會繼續進展,心腦血管事件風險也會上升,因此調血脂藥應堅持長期服用。

他汀類調血脂藥是比較常用的一種,除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外,還可以穩定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重塑血管、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消化道潰瘍
治療消化道潰瘍的藥物種類繁多,藥理作用、劑型等各不相同。因爲藥效受進食影響大,各類藥物的服用時間就很關鍵。

1.抗酸藥
如氫氧化鋁、氧化鎂、三硅酸鎂等,可直接中和胃酸,一般應在餐前0.5~1小時或胃痛發作時服用。

2.抑酸藥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在睡前或早晚飯後服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則在晨起或晚餐前0.5~1小時服用最佳。

3.抗幽門螺桿菌需要聯合用藥
對於質子泵抑制劑,應在餐前半小時服用;對於膠體鉍製劑,應在兩餐之間服用;抗生素應根據與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的消化道不適等情況,依據醫囑或藥品說明書選擇服用時間。

4. 胃黏膜保護劑
在兩餐之間或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失 眠
老年人容易失眠,鎮靜催眠藥是一類不良反應比較大的藥物,需要經醫生全面分析與評估後方可使用,切忌自行用藥。

鎮靜催眠藥的使用應按需、間斷、足量給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達到有效劑量後不宜輕易調整。藥物的療程一般短於4周,超過4周的藥物干預需要至少每個月到醫院評估一次。

合理用藥小貼士
1.老年人常有“一人多病、多藥共用”的情況,導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增加。建議將所有服用的藥都記錄在本子上,列出藥品名稱、用法用量、服藥時間等。一方面,可避免多服、漏服、誤服藥物;另一方面,方便在不同科室就診時給醫生看,避免不同的醫生開出作用相同的藥品,也便於醫生根據病情調整用藥。

2.當看到或聽到周圍人用某種藥物療效好,或親朋好友推薦某種治療方法時,一定不要簡單照搬他人的經驗。人體存在着體質和病症的差異,尤其是患不同慢性病的老年人,情況更爲複雜,更易產生用藥安全風險。

來源:人衛健康微信公衆號
編輯:郭蕾
審覈:潘華虹 邢天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