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鄧鐵濤臨牀特色方3首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醫藥抗擊非典特殊貢獻獎、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終身成就獎、新中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獲得者,2021年被追授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鄧鐵濤教授臨牀處方用藥經驗豐富,嶺南特色鮮明。1998年出版《鄧鐵濤臨牀經驗輯要》公開創制的效驗方60餘首。2012 年出版《鄧鐵濤用藥心得十講》,系統介紹其用藥經驗,如重用黃芪補脾益損治療重症肌無力,成人一般從60g用起,常用量90g;兒童一般爲15~30g。
【組成】 黃芪60g,黨蔘18g,白朮15g,甘草3g,當歸頭10g,陳皮3g,柴胡10g,升麻10g,五爪龍30g,何首烏20g,枸杞子10g。
【功效】 補脾益損。
【主治】 重症肌無力。
【臨證心悟】
● 腎陽虛者加巴戟天、肉蓯蓉、淫羊藿;
● 腎陰虛者加山萸肉、旱蓮草或加服六味地黃丸;
● 心血不足者加熟棗仁、夜交藤;
● 胃陰虛者黨蔘易太子參,加石斛、金釵,兼溼者加薏苡仁、雲苓;兼痰者加浙貝母、橘絡;
● 有外感者用輕劑之補中益氣湯原方,酌加豨薟草、千層紙、桑葉等。
【組成】 黨蔘(或太子參)18g,竹茹10g,法半夏10g,雲茯苓15g,橘紅10g,枳殼6g,甘草5g,丹蔘18g。
【功效】 益氣除痰以通心陽。
【主治】 冠心病。
【臨證心悟】
● 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
● 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薟草或失笑散;
● 氣虛甚者合用四君子湯或重用黃芪;
● 血壓高加決明子、代赭石、鉤藤、牛膝;
● 血脂高加山楂、布渣葉、決明子、何首烏。
【組成】 黨蔘或太子參15~30g,雲茯苓15g,白朮12g,甘草5g,川萆薢10g,珍珠草30g。
【功效】 健脾化溼濁,扶土抑肝木。
【主治】 慢性肝炎,症見脅肋疼痛或不適感,腹脹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少氣自汗,食慾不振,舌淡胖有齒印,苔白,脈虛弱或弦細。
【臨證心悟】
● 溼重者加法半夏10g,砂仁3g,薏苡仁15g。
● 肝鬱者加素馨花10g,鬱金10g。
● 肝陰不足而見眩暈、失眠、夢多者加桑寄生30g,桑椹子15g,旱蓮草12g,女貞子12g。
● 腎陰虛而見腰膝痠痛、舌嫩紅苔少、脈細數者加首烏30g,山萸肉12g,熟地黃20g,懷山藥易白朮,太子參易黨蔘。
● 有黃疸者加田基黃30g,溪黃草30g,或金錢草25g,土茵陳25g。
● 血瘀者加丹蔘15g,茜草根12g,桃仁10g,土鱉蟲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