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溼難熬?中醫推薦3茶+3式,健脾祛溼過夏天

來源: 更新:


中醫認爲,夏季“溼邪”與“暑熱”,均易侵犯人體,困阻脾胃,引發食慾缺乏、腹脹、便溏等症,溼邪鬱久化熱,誘發溼疹、尿路感染等疾病。所以夏季調養,需注重健脾祛溼、清熱解暑。

今天給大家推薦3款茶飲+3式動作,既可以幫助清溼熱、健脾祛溼,又能養心神,讓您在炎炎夏日裏保持身心健康。


三款茶飲清溼熱、健脾祛溼養心神



01

茯苓薏蓮茶

配方:茯苓、薏苡仁、蓮子。


做法:材料洗淨後浸泡10分鐘,開火煮沸15分鐘,取清湯分次代茶飲。

功效:茯苓健脾利溼,薏苡仁滲溼健脾,蓮子養心安神。適用於脾虛溼重導致的睏倦、食慾缺乏、煩躁。


02

藿佩陳皮茶

配方:藿香、佩蘭、陳皮。


做法: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3杯。

功效:藿香解暑化溼,佩蘭清熱和中,陳皮理氣健脾,適合溼熱內蘊、口黏苔膩、水腫痰多者。脾胃虛寒者需減少用量。


03

菊花佩蘭茶

配方:菊花、佩蘭、綠茶。

做法:沸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


功效:菊花疏風清熱解毒,佩蘭化溼解暑,綠茶輔助清熱。適合暑熱傷津、口苦咽乾、頭目昏沉者。陽虛體質者慎用。


以上三種茶飲可交替配合飲用,如茯苓薏蓮茶與藿佩陳皮茶,加強祛溼效果;茯苓薏蓮茶與菊花佩蘭茶,解表清裏,內外兼治。


三式動作促代謝,祛溼清熱養心神



01

託天舉踵祛溼導引術

作用:拉伸脾經、膀胱經,疏通水道,排出溼氣。


方法:站立,雙腳併攏,雙手自體側緩緩上舉至頭頂,掌心向上如託重物。腳跟緩慢抬起,腳尖踮地,保持3秒後腳跟落地,重複10次。


呼吸配合:上舉時吸氣,下落時呼氣。


02

勞宮穴清心對按法

作用:勞宮穴,定位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可清心火、除煩熱,緩解失眠多夢。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壓勞宮穴,或做環形揉擦,力度適中,每次按壓5~10分鐘,午後左右各進行2~3組。


延伸動作:對按後雙手搓熱,敷於雙眼1分鐘,明目安神。


03

神門穴安神掐揉法

作用: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可寧心安神,緩解心悸、健忘。


圖源中國中醫微信公衆號


方法:拇指微屈,垂直用力,指甲掐壓或指腹按揉對側手腕神門穴,掐法後可輕揉神門穴,以緩和刺激,力度以微痛爲度,每側掐按1分鐘。掐法屬於強刺激手法,不宜長時間反覆應用。


以上三式動作,晨起健脾、午後清心、睡前安神,動作過程中需配合呼吸,以“松、緩、深、勻”爲原則,忌用力過猛。


來源:首都中醫微信公衆號

編輯:郭蕾

審覈:潘華虹 邢天鋆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