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開始病變,不是看疼不疼!醫生提醒:若出現4個症狀要多注意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胃疼是胃部健康亮起紅燈的明顯信號,一旦胃疼,就容易讓人聯想到是不是胃部發生了癌變。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雖然疼痛確實是胃部疾病常見的表現之一,但對於胃癌來說,疼痛絕非是判斷的唯一標準,甚至在早期,很多患者並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臨牀上,有不少胃癌患者在確診之前,並沒有經歷過劇烈的胃痛。他們或是僅有輕微的不適,或是把偶爾的消化不良當作小毛病而忽略。等到疼痛變得難以忍受時再去檢查,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這足以說明,我們不能單純依靠疼痛來判斷胃部是否癌變,需要更全面地瞭解胃癌早期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症狀。

醫生警告:若出現4個症狀或已患癌
信號一:上腹部異常隱痛
很多人都有過上腹部隱痛的經歷,可別小瞧這個症狀,它有可能是胃部癌變發出的求救信號。這種隱痛不同於普通的胃疼,它往往比較輕微,呈現出一種間歇性的發作 ,有時像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按壓,有時又像是隱隱約約的不適感。
這種疼痛與飲食和時間有關係。有的患者在進食後,胃部開始工作,隱痛就會加重;而有的則在空腹時,胃酸直接刺激病變部位,引發疼痛。比如,胃潰瘍導致的疼痛多在進食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出現,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常常在空腹時,尤其是夜間更爲明顯。

信號二:頻繁反酸與燒灼感
頻繁反酸與燒灼感也是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當我們的胃部發生病變,尤其是出現癌變時,胃的正常生理功能會被打亂。胃黏膜受到癌細胞的侵蝕,胃酸分泌就會失去控制,大量的胃酸反流到食管,從而產生反酸和燒心的感覺。
這種反酸和燒灼感常常會在飯後,尤其是進食過多或者喫了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後,感覺有一股酸水湧上喉嚨,同時胸口後方,也就是胸骨後的位置,像被火燒一樣,火辣辣的難受。嚴重的時候,這種燒灼感還會向頸部放射,讓人坐立不安。
與普通的反酸不同,胃癌引發的這種症狀持續時間更長,程度也更劇烈。一般因飲食不當引起的反酸,可能在調整飲食或者休息一會兒後就會緩解。但如果是胃癌導致的,即使你改變飲食習慣,症狀依然會頻繁出現,甚至越來越嚴重。

信號三:不明原因的食慾不振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食慾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心情好的時候會胃口大開,壓力大或者勞累過度時可能會食慾下降,但這些情況通常都是暫時的。一旦情緒恢復或者得到充分休息,食慾也會隨之恢復正常。然而,胃癌引發的食慾不振卻截然不同,它是一種持續性的食慾減退,而且找不出明顯的誘因。
當胃部發生癌變,腫瘤的生長會影響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胃原本可以有條不紊地處理我們喫進去的食物,但癌細胞的入侵讓這個“加工廠”陷入了混亂。胃的蠕動和排空功能受到阻礙,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導致患者總是感覺飽腹感強烈,即使只喫了一點點東西也覺得胃脹得難受,自然而然就不想再進食了。
這種食慾不振往往還伴隨着體重的快速下降,因爲攝入的營養遠遠無法滿足身體的需求,身體只能消耗自身儲存的脂肪和肌肉來維持運轉,短時間內體重就會明顯減輕,人也會變得越來越消瘦。

信號四:消化道異常出血
當胃部發生癌變時,腫瘤組織很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從而導致消化道異常出血 。這種出血可能表現爲多種形式,最常見的就是黑便。正常的大便顏色通常是黃色或棕色,如果大便突然變成黑色,且質地像柏油一樣,又黑又亮,這就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跡象,因爲血液在腸道內經過消化液的作用,血紅蛋白中的鐵被氧化,形成硫化鐵,從而使大便變黑。
除了黑便,大便隱血陽性也是一個重要的警示信號。大便隱血試驗是一種檢測大便中是否含有肉眼看不見的血液的方法,如果結果呈陽性,就說明大便中存在少量的血液,雖然可能看起來大便顏色正常,但實際上已經有出血情況發生。這往往是胃癌早期的一個隱匿症狀,很容易被忽略。

胃病用藥推薦:中西醫結合
1、中醫的溫暖呵護——溫胃降逆顆粒
溫胃降逆顆粒是一款備受青睞的中成藥,主要成分包括肉桂、延胡索、牡蠣、小茴香、砂仁、高良薑、甘草、白芍等。這些天然的中藥材相互配伍,發揮出溫中散寒、緩急止痛的強大功效。
對於經常被胃寒困擾的人來說,溫胃降逆顆粒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因胃寒導致胃脘疼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的患者,服用後能明顯感受到症狀的緩解。
不過,在使用溫胃降逆顆粒時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孕婦和內有火熱者要禁止服用,胃陰虛者也不宜使用。在用藥期間,要嚴格遵循醫生的建議,不要擅自增減劑量。同時,保持飲食清淡,遠離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藥物的療效。

2、西藥的快速緩解——複方溴丙胺太林鋁鎂片
如果說溫胃降逆顆粒是溫和的調養,複方溴丙胺太林鋁鎂片就是快速的救急先鋒。它是一種複方製劑,主要成分有溴丙胺太林、氫氧化鋁、氧化鎂等。溴丙胺太林能夠精準抑制胃腸平滑肌的痙攣,就像給過度收縮的胃部肌肉來了一次“放鬆按摩”,迅速解除胃腸道痙攣帶來的疼痛。
氫氧化鋁和氧化鎂則擔當起中和胃酸的重任,它們與胃酸發生反應,降低胃酸的濃度,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和損傷,還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胃酸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侵蝕。
但要注意,複方溴丙胺太林鋁鎂片也可能會有一些不良反應,比如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口乾、視力模糊、排尿困難等症狀,不過這些反應通常比較輕微,在停藥後會逐漸消失。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因爲藥物中的抗膽鹼作用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症狀。

胃病預防攻略:從生活細節做起
1、飲食調整
規律飲食是養胃的基礎。每天儘量保持固定的用餐時間和食量,避免暴飲暴食或者長時間空腹。比如,早餐可以在7-8點之間享用,午餐12點左右,晚餐在6-7點爲宜。每餐喫到七八分飽,讓胃始終處於一個舒適的工作狀態。
在食物的選擇上,要注重均衡營養。多喫新鮮的蔬菜水果,它們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增強胃的消化功能。像西蘭花、胡蘿蔔、蘋果、香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也要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等,爲胃黏膜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

2、生活習慣
吸菸和過量飲酒對胃部健康的危害極大。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胃黏膜的血液供應,影響胃黏膜的修復和再生;酒精則直接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黏膜糜爛、出血,長期酗酒還可能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充足的睡眠對於胃的修復至關重要。在睡眠過程中,身體會進行自我修復和調整,胃黏膜也能得到休息和恢復。長期熬夜會打亂生物鐘,影響胃酸的正常分泌節律,使胃黏膜長時間處於高酸環境中,容易引發胃部疾病。
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還能提高身體免疫力,抵禦病菌的入侵。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極拳等,每週堅持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

3、情緒管理
當我們長期處於焦慮、緊張、壓力過大的狀態時,大腦會分泌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皮質醇等,這些激素會影響胃腸道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導致胃酸分泌失調,胃黏膜血管痙攣,從而引發胃痛、胃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學會緩解壓力,保持心情愉悅至關重要。可以嘗試一些放鬆的方法,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氣,再緩緩地呼氣,讓身心逐漸放鬆下來;冥想也是不錯的選擇,專注於自己的呼吸和內心的感受,排除雜念;還可以多和朋友聊天、聽音樂、看電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釋放壓力。當心靈得到放鬆,胃也會跟着輕鬆起來。

4、定期檢查
定期體檢是預防和早期發現胃癌的關鍵防線,特別是胃鏡檢查,能夠直接深入胃部,清晰地觀察胃黏膜的細微變化,哪怕是極其微小的病變也難以遁形。對於長期患有慢性胃病,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患者,以及有胃癌家族遺傳史、年齡在40歲以上的高危人羣來說,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更是必不可少。
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抓住最佳的治療時機。同時,還可以結合其他檢查項目,如幽門螺桿菌檢測、腫瘤標誌物檢查等,從多個角度評估胃部健康狀況。不要等到身體出現明顯不適纔想起去檢查,那時候可能已經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