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去外婆家》課堂筆記+文章結構總結

來源: 更新:

你好呀,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去外婆家》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作者小時候去外婆家的一些有趣經歷,展現了外婆家的美麗景色,以及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表達了作者對外婆,以及對童年時光的深切懷念。

說實話,果媽讀了這篇課文,有些想念自己的外婆了,那個可愛的小老太太。

預習階段

一做標記

《去外婆家》這篇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落,可做好標記。

邊閱讀課文,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在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做好標記,等待課上講解。

二找關鍵

文章作者覺得外婆家很有趣,找出有趣的原因,並體會作者對外婆家的懷念之情。

三再探究

作者在外婆家,都收穫了哪些樂趣呢?

答:在外婆家收穫了好喫的、好玩的、好看的,享受了童年之趣、自然之趣,以及生活之趣。

複習階段

課文梳理

總起:最大的樂趣,是去外婆家

分寫(童年之趣、自然之趣、家人之趣):

好喫的——山楂、柿子、毛栗子

好玩的——親人、唱小曲的小山雀

好看的——杜鵑花、野花

總寫:再次強調了外婆家的有趣

拓展階段

《去外婆家》這篇課文,採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

“總-分-總”結構式寫作中經常用到的一種結構方式。

總:總起,在文章開頭,用概述性話語,總起全文;

分:分述,可以用並列式的分述,也可以用連貫式的分述;

總:總結,在文章的最後用總結句,來總結全文,與開頭呼應,也棵用作總結性結尾。

PS:最後,《去外婆家》這篇課文的詳細筆記,果媽附在文末了,有需要的家長可以長按保存自取~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