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末的獎狀,一個比一個離譜,你家拿了什麼獎?

來源: 更新:

你好呀,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學期末,孩子們在校的最後一天,除了拿成績報告單,還會拿一個學期的“戰利品”——獎狀。

你家孩子拿的什麼獎狀回來的?

這個問題,也是最近家長們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

誰不希望孩子能夠抱個獎狀回來?

但是,現在有些獎狀,似乎還不如不抱回來呢!


因爲家長們理想中的獎狀,是五好學生、三好學生、學習標兵等這種有含金量的獎狀。

只是,孩子抱回來的獎狀,似乎和學習沒任何關係……

比如,有一個家長看孩子抱了一張獎狀回來,很開心,然後一看:最佳勞動獎!

家長臉上的笑容掛都掛不住了,對孩子:

“真棒,在家啥活兒也不幹,還拿了個最佳勞動獎!”

“爲了對得起你的這個獎,暑假家裏的家務,你都包了吧!”

好了,孩子從笑嘻嘻,到哭唧唧。

再比如,朋友家孩子成績在班級中倒數,竟然抱了個獎狀回來,家長很是意外,一看獎狀名稱,就不意外了——最佳微笑獎。

家長能怎麼辦,微笑唄!

但是笑着笑着,朋友忍不住了:

“就這期末成績,讓我怎麼笑!”

“這獎不是頒給孩子的,是頒給我的!”

“讓我要微笑,不要兇孩子!”

好笑是真的好笑,但這些獎,也是越來越離譜了,連微笑獎都出來了!

01 越來越離譜的獎狀的背後

果媽的一位親戚,是老師,說到獎項,親戚也是感慨頗多。

從初衷上來說,獎項的增設,其實是爲了鼓勵孩子的,因爲現在的教育不再是傳統的成績爲王,三好學生這些含金量高的獎項,終究只能鼓勵極少部分的孩子,所以,獎項的增設,主打一個雨露均霑。

在這個“雨露均霑”的前提下,老師們就得想方設法給孩子們找優點了:品行。

品行,是老師最好的切入點。

因爲一個孩子,除了看成績,就得看品行了,所以,禮貌、微笑、勞動、善良、閱讀、運動、整理……

這些家長覺得越來越離譜的獎項,就出來了。

其實這些越來越離譜的獎項背後,也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期許。

所以,比起什麼獎狀都沒有,拿個普通獎項,也沒什麼不好。

越來越離譜的獎項的背後,是鼓勵。

02 鼓勵的力量

鼓勵的力量,有多大?

就說一個眼前的獎勵——語文進步之星。

開心果的一個同學,小娜,成績一般般,尤其是這個語文,每次默寫10個能錯6、7個,多的時候只能對1個。

所以這學期,小娜媽媽花了很多時間,在小娜的語文生字詞上。

每天,小娜寫詞寫到崩潰,經常邊哭邊寫。

一度,孩子看到語文老師眼睛都耷拉着,害怕。

但是努力是有效果的,學期末,小娜默寫字詞只錯一小部分,語文還考了90分。

最後,拿了一個“語文進步之星”。

老師還給小朋友們拍了照。

回家後,小娜特別高興,之前所有的眼淚、不愉快,都成了如今的甜蜜。

在看到語文暑假作業,又有很多字詞的時候,小娜一點都沒有沮喪:“媽媽,我努力完成,下學期我語文肯定能繼續進步!”

看,這就是鼓勵的力量。

老師用獎狀給了孩子鼓勵,讓孩子從懼怕語文,到愛上語文學習。

但凡這時候,媽媽說一句“你語文不過才考了90,在班上不過是中游水平”類似的掃興的話,孩子的興趣,便又會消失了。

所以,不管孩子拿了什麼獎,是否拿獎,家長需要做的,最終還是鼓勵。

你要相信,你用愛灌溉出來的花朵,終有一天,會開出絢麗的花朵!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期末抱了什麼獎狀回來呢?孩子是否收到了你的鼓勵呢?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