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寒假作業第一天:糾正做數學題的各種壞習慣

來源: 更新:

理科女一枚,對數學有着迷之熱愛~

果媽 · 書

你好呀,我是果媽~

放寒假後,陪開心果玩兒了幾天,結束了旅程、表演,我們也正式開啓了寒假作業之旅。

好幾天沒做作業了,開心果倒是很開心,終於又要做作業了。

但是,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果媽先給她糾正了一些做數學題的各種壞習慣,這些壞習慣,真的會直接影響數學成績。

而且,這些壞習慣也是很多一年級孩子們容易出現的,家長們趕緊看一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壞習慣一:沒有計劃和目標

父母讓做哪兒,孩子就做哪兒的作業,是不是你家的現狀?

這會直接導致孩子的一個想法:我做作業是爲了父母,我的作業,都是父母安排的。

其實並不是。

在第一天,開心果問果媽自己做什麼數學作業的時候,果媽就和開心果分析,寒假是用來幹嘛的。

寒假,是用來幹嘛的?

複習+預習+提升。

複習上學期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內容,預習下學期要學的內容,對需要提升的內容進行提升,比如計算、思維等。

然後,再讓孩子將對應的作業進行歸類、計劃,並制定自己的目標。

每天完成哪些內容,孩子自己就已經安排得明明白白了。

做作業,需要讓孩子知道,爲什麼要做,孩子才能知道,這是在爲自己學習。

壞習慣二:做題不圈重點

這個壞習慣,開心果一直有,即便數學老師已經提醒了一個學期。

讀完題,答案很快就出來了。

簡單的題目還好,稍微繞一點的,可能就錯了。

平日裏做作業,可能出於節約時間的考慮,不會和孩子掰扯圈重點的問題,但是寒假作業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圈重點的習慣!

就比如開心果第一天作業中有一題,要求從起點出發,最終還要回到起點,但是她沒圈重點,理所當然覺得是去到終點,最終,做錯了。

讓孩子意識到:圈重點,很重要!

壞習慣三:遇到難題喜歡依賴父母

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就喊你,你是如何解決的?

家長切記,一定不要立即解決!

遇到不會的題目,首先,讓孩子自己學會思考,實在沒想明白,接着做,做作業的整個過程中不輔導。

作業做完了,家長再輔導孩子不會的題目,但是輔導也不是給孩子思路、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自己去讀題、圈重點、找思路、做題。

只有一步步引導,才能發現孩子問題所在。

有時候,孩子可能就只是題目沒讀明白,自己多讀幾遍,圈個重點,就可以了。

有時候,是孩子某個概念沒搞明白,家長重點是讓孩子理清這個概念。

總之,依賴父母是不可行的,還是需要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

壞習慣四:不檢查

開心果是真的不檢查,做完就結束。

雖然說不是考試,孩子可能沒檢查意識,但其實孩子考試時候的檢查速度,就是日常練出來的。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檢查,是否有漏題、拿不準的題目做個標記,做完檢查等等。

基礎的檢查,還是需要有的,要不然,很容易成爲“小馬虎”。

壞習慣五:亂七八糟的草稿紙

其實想要檢查快,有個整齊的草稿紙很重要。

很多時候,只要對上重點,過一遍草稿紙,就能夠知道自己是否正確。

但是如果草稿紙亂七八糟,那檢查是不可能那麼快的。

而且在出現錯題之後,再去找爲什麼錯,就得從草稿紙上去找原因,如果草稿紙亂七八糟,那麼這個原因也很難找得出來。

雖說是草稿紙,但,也需要和卷面一樣重視。

壞習慣六:錯題不總結

孩子麼,可能錯題訂正完了,就覺得,自己的作業是徹底結束了。

其實不是。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一直在錯的,都是那一類的題目。

又或者,一道題錯了,孩子下次做,還是錯。

追根究底,就是這道錯題,孩子沒有真的會。

所以,這時候就該帶着孩子進行總結,到底錯在了哪裏,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錯誤,看錯題?圈錯重點?思路錯了?

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放入錯題集。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下次再出錯,這便是孩子成績上的進步!

寒假雖然不如暑假漫長,但是,接近一個月的時間,也夠家長們幫助孩子糾正一些做題的壞習慣。只有習慣好了,孩子的成績才能順其自然變得更好!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