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大戰”引關注,叮咚買菜梁昌霖首談內卷:要做少數人的120分

來源: 更新:

最近,外賣平臺的補貼大戰引發各界關注,“0元購”“20減18”等大額優惠券滿天飛,吸引消費者瘋狂下單。

平臺大佬如何看待“內卷”?在叮咚買菜昨天舉辦的供應鏈生態峯會上,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叮咚買菜去年年底總結的時候,我們看到了競爭。”梁昌霖回顧表示,叮咚買菜從2017年創立,經歷了兩三個階段的競爭:第一階段是小公司,是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2021年感覺到形勢變化,變成了自己和自己競爭,結果是從鉅虧的企業實現了連續10個季度的盈利;去年年底看到了目前的競爭態勢,基於用戶流量的搶奪會非常慘烈,他又發出了靈魂拷問:“我們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我們怎麼辦?”

梁昌霖認爲,當下的競爭主要還是價格戰,但是顧不上商品和供應鏈的建設,“這個世界物理的定律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不可能打破這個定律。”與此同時,他也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開始覺醒,他們對飲食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喫得好,是我們應該堅持的。”

爲此,叮咚買菜對外發布“4G”戰略,提出將“好用戶、好商品、好服務、好心智”作爲公司當下發展的核心方略。梁昌霖總結了兩句話: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數人的120分。“我們放棄了今天大家競爭的低價策略、低價商品,去搶最大的用戶,我們只做少數人,只做120分。”他說。

新的戰略也意味着,要區別於市場上以價格和補貼來吸引消費者的主流打法,擺脫行業同質化內卷,走差異化競爭的路線。

“4G戰略定下來之後,我們做了很多調整。”梁昌霖分享道,首先是生產關係調整,叮咚買菜最近的調整非常大,解構了商品開發中心,建立10個獨立的商品開發事業部,核心高管帶隊各商品開發事業部,全公司都圍繞高品質商品開展工作。其次是生產力調整,打開APP,最大的流量給了好商品,“今天我們推薦的商品,流量集中在尋味中國、有機匯、寶媽嚴選、配料乾淨、低GI的商品上。”

以低GI爲例,叮咚買菜認爲這一市場有着非常大的成長空間。目前,公司已經率先打造了低GI食品專區,並且計劃開發全品類、全場景的低GI商品,用更科學的邏輯、更適合的原料和更權威的准入標準,推動低GI食品供應鏈生態圈的形成。

此外,叮咚買菜還進一步擁抱AI,將供應鏈上的能力,如訂單預測、補貨系統、前置倉管理等開放出來,供更多合作伙伴使用,幫助大家共同進步。叮咚買菜CTO蔣旭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未來的零售門店、線上零售渠道,都將變成智能生態場,而不再是簡單的人貨場,叮咚將用好“數智大腦”工具,爲建立全球供應鏈生態打基礎。

數據顯示,叮咚買菜的開發策略初顯成效,在過去半年內,叮咚買菜內部已經汰換掉超4000個平庸商品,好商品的SKU佔比已經達到40%。

梁昌霖把公司分爲兩類,A是一般的零售或電商公司,B是“一寸窄,一公里深”的公司,是深耕供應鏈,建立生態。他說,叮咚買菜會用商品和生態思維,取代主流的流量和平臺思維,專注在生鮮、食品賽道,深耕供應鏈全鏈路。雖然看似是做“窄”,但其實是通過對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調整,打造更好的、差異化的商品,來吸引那些有更高追求的用戶,從而打造獨特競爭力。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