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攪局也無用,“南海第一大島”初具雛形,戰略價值究竟有多大

來源: 更新:

7月,當外媒衛星緊盯西沙海域時,12艘中國工程船正以“七星連珠”之勢在宣德羣島同步作業。多國軍艦在附近遊弋,颱風捲起的巨浪拍打着新建的護岸牆

吹填工程的速度仍在加快——一個陸域面積超1000英畝的“南海第一大島”已初具雛形。這座從歷史深處浮出水面的人工島嶼,正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地緣博弈推向新高潮。

宣德羣島的戰略價值,早在明代鄭和船隊的航海圖上便有印證。

清代海南漁民的《更路簿》詳細記載了南海島礁方位,成爲中國人經略這片海域的民間鐵證。然而現代爭奪始於1974年,西沙海戰中中國從越南手中奪回珊瑚島、甘泉島和金銀島,爲今日佈局埋下伏筆。

真正的轉折發生在2012年。三沙市的設立讓永興島從荒涼礁盤變身區域指揮中心,3000米跑道與深水碼頭相繼建成。

但島嶼面積仍是瓶頸——永興島初始陸域僅2.6平方公里,七連嶼七個島洲總面積不足1.32平方公里,且常受風暴侵蝕變形。

科技突破改變了困局。

2017年下水的“天鯤號”重型自航絞吸船,成爲吹填工程的核心武器。

這艘140米長的巨獸配備6600千瓦功率絞刀,每小時挖掘量相當於一座足球場深一米的土方。

它切開珊瑚礁盤如同熱刀切黃油,將海底沙石吹填成陸地。

2024年臺風季,新型水泥漿固化的護岸牆經受住考驗,標誌着中國已掌握遠海造島抗風化技術

翻開南海地圖,宣德羣島的座標令人屏息:向北距海南島330公里,向東控菲律賓呂宋島870公里,向西扼越南峴港440公里。

更關鍵的是,它恰好卡在全球海運的黃金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南海-巴士海峽主航道,承載全球三分之一的商船流量

北部灣-南海能源通道,中東油氣輸往日韓的命脈。南海西部國際航道,聯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捷徑

這種區位賦予其超越軍事的複合價值。當永興島機場戰機升空時,監控半徑覆蓋整個西沙海域;當趙述島港口停泊萬噸輪時,這裏成爲遠洋漁業油氣勘探的補給中樞。

而正在形成的“七星連珠”島鏈(永興島、趙述島、北島等連爲一體),實質是撬動南海格局的槓桿支點——未來它將與南沙七大人工島、黃巖島構成三角防禦體系,實時掌控“十段線”內每一朵浪花。

吹填工程的推進始終伴隨着國際博弈的風暴。2025年2月,美菲日三國在南海演練“奪島作戰”,矛頭直指宣德羣島;

7月17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破常規部署週期,在附近海域遊弋超240天。

更隱蔽的干擾來自學術領域——西方智庫反覆炒作“生態破壞論”,卻避談越南在侵佔島礁上澆築的24萬平方米混凝土。

中國的反擊充滿戰略智慧。當菲律賓海警船在黃巖島“蛇形走位”挑釁時,中方選擇在吉隆坡東盟外長會議破局。

王毅外長當場揭穿西方雙標:“若按南海仲裁庭邏輯,太平島是‘岩礁’不配200海里經濟區,那美國在太平洋的環礁、日本僅乒乓球桌大的衝之鳥礁又算什麼?”

這番質問讓會場西方代表集體失語。

軍事與經濟手段同步發力。7月14日至18日的南海實彈演習,參演部隊首次展示新型反艦導彈;

與此同時,中國交通運輸部公佈數據:南海航道日均商船通行量同比增長12%,任何動盪都將衝擊全球供應鏈。

這種“硬威懾+軟聯通”的組合拳,讓挑釁者陷入兩難。

西方炒作“島礁軍事化”時,刻意忽略了一個事實:宣德羣島周邊海域的油氣儲量超5億噸,海底錳結核富含鈷、鎳、稀土等三十餘種戰略礦產。

誘人的是可燃冰資源——海底冷泉噴出的甲烷水合物,被視作下一代清潔能源。

歷史遺產同樣牽動神經。1987年發現的宋代沉船“南海一號”,打撈出18萬件瓷器,堪稱水下敦煌;

而1998年德國公司在印尼海域盜撈的唐代沉船,使6.7萬件中國文物永久流失。

這些“時間膠囊”印證着中國人經營南海的千年歷史,也成爲今日主權主張的物證。

開發與保護的平衡考驗智慧。

永暑礁的教訓歷歷在目:2009年人工吹填的上百米沙帶因技術侷限被海浪吞噬。

如今宣德羣島工程採用珊瑚沙固化技術,並在新建島嶼種植抗風桐、海馬齒等固沙植物,試圖打造生態型堡壘

面對美印菲的合圍,中國祭出破局關鍵手:加速推進“南海行爲準則”磋商。

這套準則的精妙在於——不直接解決領土爭議,而是建立危機管控機制:如何避免艦機相撞?如何聯合打擊海盜?怎樣合作開發漁業?

準則的威懾力恰恰來自“無趣的透明”。

一旦各國船隻航行規則、執法程序、環保標準明確化,美國“航行自由行動”就失去灰色地帶。

2025年東盟會議期間,越南、印尼代表私下表態支持準則,菲律賓逐漸被孤立。

更深層較量在規則制定權。

當美國借“印太戰略”拉攏印度在黃巖島軍演時,中國正將宣德羣島轉化爲多功能平臺:島上建起海洋科研站、漁業交易中心、災難救援倉庫。

這種民事功能前置的策略,使軍事部署變成“順理成章的保護措施”。

站在永興島新建的雷達站遠眺,可見兩種海洋文明的時代交錯:一邊是美國航母編隊鋼鐵艦影投射的19世紀“炮艦外交”,一邊是中國工程船吹填出的21世紀“可持續島鏈”。

王毅在吉隆坡的發言直抵本質:“所有炒作仲裁案的國家,請先放棄你們自己的非法聲索!

宣德羣島的價值早已超越軍事意義。

當印度向菲律賓交付“布拉莫斯”導彈

當美軍航母打破常規部署記錄,中國卻將混凝土注入礁盤,將光纖鋪進海底,將珊瑚苗種在護岸牆邊——這是一種全新的海洋經略哲學:與其擊沉對手的船,不如建設自己的島

歷史終將證明:七星連珠的燈火,會比航母戰鬥羣的探照燈照得更遠;吹填船的笛鳴,也將比軍艦炮聲傳得更久。

畢竟,真正的海權從不在他人門口炫耀武力,而在自家院中築起不可動搖的基石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