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期結束,你家孩子拿了什麼獎狀?
大家好,我是家庭教育指導師果媽~
一年級小朋友們的第一個寒假,就這麼磕磕絆絆地開始了。
爲什麼說磕磕絆絆呢?
因爲,他們已經進入了要被人詢問“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有沒有拿到獎狀”的年級了。作爲父母,其實也對孩子學年末的獎狀,格外關心。
果媽記得,我們小時候要是捧個“三好學生”的獎狀回家的話,那麼就要等着被誇讚了。
只是,我們那時候的“三好學生”還真沒那麼好拿,一個班上50多個孩子,一共才4、5個三好學生,而且,主要還是看成績。
所以,在我們小時候,“三好學生”是學霸們的專屬,作爲普娃,這樣的獎狀就是奢望。
那麼,現在呢?

小學生“期末獎狀”五花八門
相比那時候我們單調的“三好學生”“文明學生”,現在的獎狀,那真叫一個五花八門。
開心果拿回來一個“樂學少年”,然後她告訴我,她同桌拿到的是一個“禮貌小朋友”,具體名稱不太記得了,反正是和禮貌相關的。
然後再詢問其他家長,好傢伙,各種五花八門的獎狀:唱歌小能手、衛生標兵、五好少年等等。
總之,主打一個“雨露均霑”。
有的,可能是孩子最多就一張獎狀,也有可能是一個孩子N張獎狀,但是回去一看,沒一張有含金量的。
不得不說,獎狀給到孩子的情緒價值,確實是提高了,家長們至少心裏也會有所安慰。
只是,和過去不一樣的是:
過去,班上50個孩子只有10個拿獎狀,那還剩40個孩子沒獎狀,沒拿到的會失落,但畢竟這麼多人沒拿到呢!
現在,班上50個孩子只有10個孩子沒獎狀,讓孩子看着身邊的同學都拿了獎狀,自己卻沒有,心裏得多傷感啊!連個安慰獎自己都不配嗎?
所以,在獎狀不稀奇的時候,也挺傷人的。
這麼多五花八門的獎狀,你家拿的是什麼呢?你見過哪些稀奇的獎狀呢?
“三好學生”獎狀的含金量,如何了?
雖然說,現在獎狀的“榮譽稱號”越來越多,但是,似乎最好的那一個獎狀,從來沒變過,那就是“三好學生”,不知道你們那裏是不是這個,至少我們這裏是。
果媽以爲,至少這個獎狀,還是有含金量的,卻沒想到,背後也滿是現實。
從成績層面上來說,老師會給班上成績優異、表現好的“頂尖”孩子,安排上“三好學生”的獎狀。
但是,從“人情”層面來說,老師在給三好學生獎狀的時候,也會綜合考慮家委會家長們的情緒。即便孩子成績不如意,在學校表現不如意,但是,因爲媽媽爲班級做的貢獻多,孩子可能也會收到這個獎狀。
甚至,還有家長會去問老師“要”獎狀,只是爲了鼓勵自家孩子。
所以,在看到不如自家孩子的孩子拿到了更好的獎狀,也不用焦心,畢竟這是綜合類型的獎狀。
寫在文末
果媽在最後一天放學的路上,聽到有一位家長訓斥自己的女兒:“爲什麼XX拿到了三好學生,你卻只拿到這麼個破玩意兒?”
孩子耷拉着腦袋,也不知道在想什麼,但是情緒肯定是不高。
果媽想說,獎狀或許是一個學期最終給到孩子的一個榮譽稱號,但是有與沒有,稱號的好與壞,其實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家長如何通過獎狀這件事情,給到孩子鼓勵,如何讓孩子積極上進,去做到持續進步!
獎狀,只是一時的。
家長的態度,卻會影響孩子很久。
所以,理性看待獎狀。
你們那裏的獎狀情況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