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家長們:帶孩子出門,口袋裏一定要放點現金

來源: 更新:

理科女一枚,對數學有着迷之熱愛~

果媽 · 書

你好呀,我是果媽~

親戚們聚餐,表哥家的老二過來找他,讓媽媽去給買小金魚 ,因爲帶過來的那些小金魚,已經都被孩子們給玩兒完了。

看着滿屋子的狼藉,其他親戚都搖頭示意:可別再買了。

於是,表哥對女兒說:“爸爸沒帶錢,你們可以玩些別的!”

孩子不依不饒:“手機掃一下就能付了,你框誰呢!”

最終,還是買了回來。

不得不說,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了。

但是,果媽還是建議,家有低年級的娃,哪怕是一年級的孩子,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口袋裏最好要放點現金。

爲什麼?

兩個層面,每一個層面,都非常重要。

第一個層面:金錢意識

果媽的大姨,是最近幾年才學會網購、手機支付的,過年期間,大姨是這麼說的:“我總覺得,我也沒花多少錢啊,買的東西都挺便宜的,但是一年還花了3萬多呢!我這用現金的時候,一年都不會超過2萬!”

爲什麼就多出了1萬多呢?

以前用現金支付,皮夾子無論多新,都能感受到越來越薄,錢肉眼可見地少了,花錢的時候,真的會悠着點。

但是現在呢?

手機直接一掃,就支付完成,方便得很,方便到也不會去計算,看看自己花了多少,只覺得這一單也沒多少錢,但是,單數卻越來越多。

大人都如此,更何況孩子呢?

孩子沒有使用過現金,他們只會覺得:只要掏出手機,什麼都能買回來!

這樣養大的孩子,沒有任何金錢意識。

而培養孩子金錢意識最好的方式,其實還是得現金。

看得見的,摸得着的,纔能有感觸,這也是爲什麼果媽鼓勵家長帶現金,或者給孩子零花錢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層面:計算

這個好處,真的是肉眼可見!

孩子盤錢、花錢,就需要計算,而一年級的孩子,即將進入新的學期,在新的學期內,會學到各種計算技巧、100以內的加減計算,有些地區可能還會學習人民幣。

學了,就得練。

出門花錢,那必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機會。

果媽有時候會帶開心果去購物,給她100或者50塊錢,需要買一天的食材,然後再自己選擇一些零食、水果之類的,不能超。

然後,她在買的時候,就會去比價格,計算總價。

看,孩子的口算能力,不就上來了?

寫在文末

手機支付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帶着現金出門,不是退步,而是讓孩子先學習,孩子未來纔會更容易進步!

所以,出門帶點現金,讓孩子去買東西、計算吧!還順便建立了金錢意識,一舉兩得!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