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改造孩子房間,終於敢給你們看對比照了!娃上學後超實用
自打有娃之後,媽媽們的日常就是買買買。家中物品越堆越多,空間也越來越逼仄。
尤其是娃上學後,各類課後作業、閱讀寫作的需求接踵而來,書本文具買了一批又一批。
漸漸的,孩子也需要一個更大、更寬敞、更屬於自己的學習區域了。

但是望着堆得滿滿當當的家,許多媽媽犯起了愁——
該佈置在哪兒呢?家裏地方不夠用怎麼辦?兒童桌椅又該怎樣挑選?
今天我們分享的 3 個典型案例,就是在有限的空間裏,改造了 3 個不同的天地。保證你看完之後,會忍不住想跟着試一試。

家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地方。相反,它應當隨着主人狀態和生活需求的變化而變化,更應該伴着孩子一起長大。
航航的家,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從 2020 年一套簡單的桌椅,到 2022 年換了成品專業學習桌,再到如今完整的 3㎡ 學習區域。


這些年在改造的路上,航航媽踩了許多坑,也交了很多智商稅。

圖源 @單眼皮大魔王
首先是書桌的挑選。
和所有母親一樣,航航媽也想着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於是面對商家吹的天花亂墜的功能,她乖乖掏出了錢包,購入了一款雙層多功能學習桌。
但真正使用後才發現,這些多功能,並不適合自家的娃。
航航是個好動的孩子,桌子下的大抽屜壓縮了他腿部可以伸展的空間,經常不小心磕到碰到。

另外桌面上的凹槽,原本是方便孩子放一些鉛筆、橡皮等小物件,但卻很容易喫灰,清理起來比較費媽。
航航媽自嘲平日比較懶散,不想總是打掃。諸如此類的設計還是能少則少吧!

僅僅使用一個月,航航就跟和她「吐槽」了無數遍。
終於航航媽忍無可忍,決定自己動手將用不上的抽屜隔板統統拆除。果然,完工後的桌子既簡單又清爽,看起來也順眼多了。


改裝前後
就這樣繼續將就着用了段時間,直到最近面臨升學,航航媽才終於丟棄了這張雞肋的舊書桌,來了個徹底的升級。
新書桌寬 120 cm,選用象牙白色系,和屋內其他傢俱進行呼應。看着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拉開下方與桌子幾乎同寬的抽屜,容納巨大,特別適合收納筆、尺子、膠帶、剪刀等輕薄的學習用品。桌面右下區域的板材還可單獨抬高,一秒變身閱讀架。
椅子也從容易藏污納垢的靠背款,變成了簡單小巧的單凳,不用時直接推進桌子下方即可,特別節約空間。

再來說說三大件之書架。
從前航航家裏也有不少零散的簡易書架,自打他上學後,航航媽就購置了一個系統性的落地書櫃,將書全部收納起來。
但沒用多久,航航媽就後悔了——後悔當初買小了,因爲大書櫃實在是太好用了。


一個書櫃VS兩個書櫃
有了它之後,所有圖書都能一目瞭然,拿取也方便,整個房間看起來規整乾淨不少。
沒那麼多可放的書也不要緊,購買幾個統一的收納箱,用來放零散的玩具雜物都可以。

關於未來家裏的佈局還會不會變,卡卡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說她這樣是「折騰」,她卻不以爲然。
相反,她認爲一個階段性流動變化的家,才更有生活煙火氣息。

琳琳家有七口人,三個房間。從前大寶沒上學前,她並不覺得家裏擁擠。
白天兩個孩子滿屋子打鬧玩耍,到了晚上,大寶和爸爸媽媽睡一屋,小寶和爺爺奶奶睡一屋。98 歲高齡的太爺爺自己住一個房間,閒時含飴弄孫,晚年也有人能夠照應。
總的來說,日子平淡而溫馨。
直到大寶上幼兒園了,問題就出現了——在哪兒給他騰出一塊學習區域呢?
孩子需要安靜不被打擾的空間,同時也不能影響到老人家的作息。思來想去,滿足條件的只剩下通往主臥的這一長廊。

圖源:@宇宙幼稚園
5*1.2m 的長廊空間有限,因此定製的桌椅尺寸都要很精準,才能既實用、又舒適、進出臥室還不受影響。
學習桌特地挑選了帶有可升降功能的款式,除了大寶用來學習,大人也能站着辦公,一張桌子當兩張用,很省空間。


椅子特意選了帶有可拆卸腳踏設計的款式,小朋友身高不夠的話,踩在上面坐着也能更舒服一些。
此外輕薄的椅子可以完全推入書桌下方,沒人用時能最大程度釋放走道空間。

貼牆的書櫃和航航家是同款,這裏就不贅述了,尺寸根據自家實際情況定製即可。
其實關於狹長型走廊,還有許多巧妙的利用改造方法。
@ 義義 家在走廊上做了個亞克力書架,見縫插針放了些輕薄的繪本,不浪費每 1 ㎡。

還可以選擇收納界王牌選手「洞洞板」,安在學習區域周邊牆上,再根據需求購入一些木棍、層板、火柴棒等配件。
無論是便捷性還是收納力,都是槓槓的。


圖源:Pinterest
小時候娃愛塗塗畫畫,到處粘貼紙破壞牆面——相信這樣的“慘事”,有娃家庭一定都經歷過。
不妨乾脆將家中走廊改造成娃的積木黑板牆,既掩蓋了那些不美觀的痕跡,又給了孩子一個釋放天性之所。
不想破壞原本牆面的話,可以選擇這些年流行的磁吸款式哦。不用打洞,安裝也更容易。


圖源:Pinterest
總之,小戶型搞裝修,就像在螺螄殼裏做道場。
既然落腳空間有限,就要儘可能往「牆上」想辦法。榨乾家裏的每 1 ㎡,化有限的空間爲更多的可能。

晨晨家是精裝修常見的「封陽臺戶型」,入住近一年都沒有找到滿意的利用方案,索性一直閒置着,用來堆放些生活雜物和娃的玩具積木等。
但這樣處理,既不美觀,也很浪費。

圖源:@小眼睛晨哥
終於趁着晨晨上幼兒園的契機,晨晨媽將這裏改造成了小傢伙的學習翫樂天地。
根據陽臺尺寸,晨晨媽買了兩張基礎的白色書桌,拼接成長達 2 米的親子共讀區域。

從前爸爸下班到家只顧看手機打遊戲,現在卻能坐在一旁陪晨晨一起看會書,或者教他認字算數。
一段時間下來,娃的閱讀積極性提高了,爸爸在育兒上的參與度也高了,簡直兩全其美!


不過凡是都有兩面性,將陽臺另做它用之後必然也伴隨着一些問題。
比如,陽臺改成了學習區,家裏衣服應該怎樣晾曬?
晨晨媽答道,在陽臺頂部有一個可升降的晾衣架。平時白天晨晨上學時,已經經過洗衣機甩幹的衣服就會拿出來再曬曬太陽。
即便週末在家,晾衣架收到最高處也不會影響下方坐人。


晾曬衣物一般都是在白天
至於光線會不會太刺眼?夏天會不會太炎熱?樂多也想了許多積極的方法。
比如陽臺窗簾選擇了輕薄的幻影紗,能夠將強烈的日曬化爲溫柔的光線,哪怕是夏日正午在陽臺玩耍都沒有問題。

室內空調加循環風扇,也能給陽臺降降溫。何況一般只有傍晚放學回家後,晨晨纔會在這個區域看會兒繪本,談不上炎熱吵鬧。
至於週末和假期的白天嘛——“曬曬太陽,順便就當補鈣啦”,樂多笑着說。



看完他們的改造,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也躍躍欲試呢?
如果你也有改造學習區域的想法或者心得,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交流,大家互相種種草,也避避雷。
另外,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家居生活的內容,例如兒童房的佈置、兒童牀的選擇、牀墊牀品的真心話、風很大的學習用品是不是智商稅......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