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考好,千萬別說「考不好,沒關係,」智慧父母說這3句話

來源: 更新:

全國各地已經陸續放暑假了,想先問問大家:孩子們考的怎麼樣?

期末成績出來後,和一個同學的媽媽聊天,她家娃這次考的不是很理想,語數外都沒上90分,我寬慰她說:“一次成績也不能說明什麼,你家娃平時基礎很紮實,可能只是沒發揮好。”

網上也看到不少家長討論孩子的期末成績,有的孩子考很好,也有考成績不理想的孩子。

面對孩子不太理想的成績,大部分家長第一反應會是安慰孩子:“考不好,也沒關係,下次努力就是了。”

道理的確如此,但這句話,真的有用嗎?

事實上,這樣安慰孩子的話,往往治標不治本。

父母這樣說,孩子理解的可能是:

“爸爸媽媽好像也沒那麼在乎我分數。”

“他們就只是隨口安慰我。”

時間久了,孩子要麼「對學習失去重視」,要麼陷入「考砸也無所謂」的消極心態

當孩子沒考好時,家長到底怎麼說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呢?

智慧的父母,不會敷衍了事,而是說3句話,既顧及安撫孩子情緒,又能引導孩子找到問題所在、並制定改進計劃。

第一句:我看到你很難過,能跟媽媽說說嗎?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心裏會比家長更難受。

如果這時候,家長直接說句:“別難過,下次加油” 。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懂我」。

正確的做法,有兩步:

① 接納情緒:跟孩子說「我看到你很難過」,是爲了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② 引導傾訴:接着說「能跟媽媽說說嗎」?是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一定要靜靜的聽孩子說完,千萬別孩子還說着,就打斷着急給建議。

第二句:你覺得這次考試,哪些地方讓你意外?

等他講完了,家長聽出了問題,不少家長就喜歡脫口而出:“你每次都是因爲太粗心”、“這道題就不應該錯!”

家長這樣的指責,只會讓孩子更牴觸。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所在,而不是直接告訴他:“你哪裏錯了~”

用「提問」代替「批評」,比如跟孩子說:“你覺得哪些題目本來能做對?”

幫孩子區分「不會」和「粗心」, 讓孩子清晰的看到問題,而不是籠統的覺得「自己沒考好」。

不會:是完全沒思路,屬於知識漏洞,重新複習這個知識點就好了;

粗心:比如計算錯誤、漏題、看錯數字等,屬於考試習慣問題,改進方法是,做完檢查1-2遍。

第三句:下次你希望怎麼做?需要什麼幫助?

引導孩子分析出問題後,讓孩子自己去制定計劃,而不是家長強行安排。

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問孩子:“你覺得下次可以如何調整?”

提供支持,但絕不代勞,比如說:“需要媽媽幫你找練習嗎,還是你想自己安排?”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這是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爸爸媽媽逼的」。

不同年齡孩子,具體溝通方式也不同

不同年齡的孩子,適用的招數不一樣,因此我們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用正確的方式,才更有效果。

① 小學生:

給出具體的引導+多用鼓勵話術。

比如針對做錯的數學題,可以說:“這道題如果再做一次,你會怎麼算?”;“這次做錯了沒關係,我們把邏輯搞懂了,會舉一反三,下次這類題就都不會錯了。”

② 初中生:

私下溝通,不當衆批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開始「要面子」了,而且正處於青春期,家長要多考慮這方面。

可以試探性的說:“你覺得自己哪科可以提升最快?” 引導孩子自己去找突破口。

考後溝通,避開5大雷區

沒有孩子自己願意考不好,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考前「協助孩子制定複習計劃」,還可以幫孩子適當減壓,比如帶孩子去喫頓好喫的、去騎行,或者做其他孩子感興趣的事情。

考後,若是孩子沒考好,可以說前面的三句話,但千萬不要這樣說:

“考這麼差,放假哪兒都別去玩了”——【懲罰,只會讓孩子痛恨學習

"你看人家XX同學,同一個班,人家怎麼考得那麼好?"——【比較,會讓孩子更自卑

"上次也是這裏錯,你怎麼不長記性?"——【翻舊賬,會讓孩子更煩躁

"你這成績,以後能考上大學嗎?"——【全盤否定,會打擊孩子自信

"你很聰明,就是不用功!"——【虛假讚美,反而讓孩子壓力更大

寫在最後:

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孩子永遠不跌倒,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優雅地站起來。

智慧的父母,會把挫折,變成成長的機會。

如果孩子沒考好,就試試前面的3句話,幫助孩子激發自驅力,越來越優秀!

你家孩子期末考的怎麼樣,你是怎麼做的呢?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