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佳認字「時間」,並非3歲或4歲,這個年齡段識字量大爆發
身邊不少朋友,都很希望孩子能儘早識字,這樣上小學後纔不至於跟不上。
尤其看到誰家孩子三四歲就已經開始認字時,就開始焦慮:是不是要早點讓孩子認字比較好呢?
關於孩子學習,不少家長的觀點是:如果孩子不趕早,就可能落後,要贏在起跑線上!
有科學研究表現:3歲和4歲並不是孩子學習識字的最佳時期。

因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大腦,處於「前運算階段」。
解釋一下,也就是孩子的認知能力,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還沒辦法有效理解和記憶抽象概念。
因此,如果教3歲4歲的孩子認字,更多依賴的是「具體的感知」,很難進行抽象的記憶和理解。
比如給3歲的孩子看識字卡片,認字識字,孩子記住的可能是「字的形狀和聲音」,並沒有真正的理解字的意義,自然效果也就不理想。
這也就是,爲什麼這個階段的孩子學東西,當時是記住了,記得很快,但過一陣子就又忘記了。
那不是3歲4歲,什麼時候纔是孩子識字的最佳時機呢?

這個年齡段孩子識字量大爆發
看過《捕捉兒童敏感期》的大家長,應該知道,書中講到:孩子在4-6歲,會進入識字敏感期。
我家孩子就是6歲後,纔開始對識字感興趣。
之前看繪本時、見到路邊廣告牌,遇到簡單的字,我們也會教他這個字讀什麼,但明顯興趣不如6歲後濃烈,而且就算當時記住了,也是過陣就又忘了。
6歲後,她讀繪本時,經常指着簡單的字問我們:這個字念什麼?
反覆見過幾次後,他就知道那個字是什麼字了。
而且他還會自己琢磨「字形」,就比如「大」,當他見到「犬」時,會和「大」做比較,多了一點。
再見到「太」時,同樣是多一點,「犬」的是在上面,「太」的點卻是在下面。
就這樣,不僅記住了大,還記住了犬和太,理解的更深刻、記得更牢,學的也更開心,因爲又Get了新技能~
科學研究表明:5歲後,是孩子認字的最佳時機。
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很多方面,都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了。
如果我們不想等到孩子自己對識字感興趣,想早點進行啓蒙,那就儘量5歲後再教。

5歲後開始認字,4個優勢顯而易見
① 對文字的興趣和好奇心達到高峯期
這個年齡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探索欲,不僅願意主動去接觸新鮮事物,對文字也是充滿了好奇,主動認字的意願很強。
作爲家長,這時我們 只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豐富的文字環境,鼓勵他們通過繪本閱讀、親子游戲、互動等方式去學認字,孩子會更投入,學得快、記得牢!

② 認知能力顯著提高
5歲的孩子,能進行更高階的思考,開始掌握「抽象思維」,而非依賴「具體感知」。
當孩子接觸漢字時,能理解字的含義、結構,並且更好地記住和應用。
就比如「山」字,孩子會說:“像奶奶家遠處的大山,中間高兩邊低。”
這個時候識字就 不再是死記硬背了,不僅能準確發出讀音,認識字形,還會產生關聯,「山」的形態和特徵等,大腦裏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就更能記住了。

③ 記憶力也明顯提升
隨着年齡增加,孩子的記憶力也會逐步提升。
到了5歲,明顯記憶力比3歲時強很多,孩子學習時的專注力和持久性也比之前強不少,能記住更多的字,更重要的是「記住之後不容易忘記」了。
④ 手眼協調能力也逐漸發展
認字,不止是眼睛看到+大腦記住,這麼簡單。
這個過程,不光要求孩子只是「認識」,還得會「寫出來」,把認識的字的形狀畫出來。
這就需要用到手眼協調能力了,在漢字描紅本上,能把字的形狀照着描出來,能更深刻的體會文字和語言的奧妙。
當孩子描出來後,不僅滿足了好奇心探索欲,也從中獲得了成就感。
這種內在的動機,就是孩子能有效學習的強大動力。

家長如何教孩子識字?
教孩子識字有方法,教得對,孩子纔能有興趣學,也記得更牢。
可以試試用這3個方法引導孩子認字:
① 親子閱讀,邊指讀繪本邊認字
這是一種無痛識字方法,通過看繪本讀故事,指認的次數多了,字也就記住了。
而且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孩子不僅認字,還會注意字形和意思。
② 創造「標籤環境」
比如戶外廣告牌上的字,還有家裏隨處可見的各種標籤上的字,簡單的都可以隨時教孩子認。
處於一定的場景環境中,孩子會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牢。
一次記不住也沒關係,反覆多記幾次就好了~

③ 利用好識字卡片
可以自制也可以買,先選簡單的字,逐漸增加難度。
教孩子認字的時候,除了讀音,也要結合背面的對應圖案,還要給孩子講解下字意。
每天認幾個,認幾遍後,和孩子玩卡片快閃的遊戲,隨機抽出來讓孩子認,不僅有趣,也能記得更牢。
寫在最後:總之,孩子在不同的階段發育特點不同,而我們要順應孩子的發育~
你家娃是幾歲開識字的,你都用了哪些方法,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