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你能否讓他在12歲前愛上閱讀
上週接孩子放學,聽見家長羣裏炸開了鍋:“我家娃初中突然讀不懂語文題了。”“數學應用題連題目都看不明白,這可咋整?”
這話戳中了多少老母親的心,好多孩子小學低年級還能靠死記硬背拿高分,可到了五六年級,突然連課文都讀不進去,更別說理解複雜題目了。
爲啥?因爲閱讀這事兒,就像搭城堡,12歲前沒搭穩,後面越搭越高,就容易晃悠,此時,哪怕手裏拿着再精美的特色積木,也會因爲底層結構不穩而頻頻倒塌。

閱讀是必選項:閱讀能力決定未來高度
你以爲閱讀只跟語文有關?錯啦。高考改革後,數學題的文字量越來越大,物理化學的題幹都得靠閱讀能力去理解。
就說我同事家兒子,小學時靠刷題考數學高分,上初中後連“勻速運動”的題目都讀不懂,成績直接從90跌到60。
北京師範大學做過追蹤:小學階段博覽羣書的孩子,到了高中理科綜合得分率比死記硬背的孩子高27%。
這不是危言聳聽,閱讀差的孩子,未來連題目都做不完,更別說考985、211了。
好多家長現在還盯着小學那點分數,不讓孩子看“閒書”,覺得是浪費時間。可你知道嗎?
那些小學靠刷題拿高分的孩子,到了初中就像“電池沒電”,越學越累。
反而是愛讀書的孩子,像裝了永動機,後勁足得很。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的:“小學階段的閱讀量,決定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力。”

12歲前,閱讀爲啥如此關鍵?錯過了遺憾一輩子
腦科學研究顯示,6-12歲是大腦“閱讀神經迴路”發育的黃金期,這時候不培養閱讀習慣,後面再想補,難如登天。
哈佛大學做過實驗:12歲後纔開始正經讀書的孩子,只有18%能堅持下來,而從小讀繪本的孩子,閱讀興趣能保持到成年的超過60%。
再者,就是閱讀量太少,積累不夠,等上了初中、高中,寫作文越喫力。
而且,在學習別的科目的時候,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內容更多,如果沒辦法準確理解題目裏那些複雜的表述,在學習上會遇到很多困難,那時候再想彌補閱讀的不足,就來不及了。
所以,12 歲前的閱讀真的太關鍵了,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多給孩子創造閱讀的機會,讓孩子愛上閱讀。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記住一個原則:選書要“對口”,注重“趣味+難度適中”。
●6歲前
這個階段的孩子,看書就像玩玩具,重點不是學了多少字,而是讓他覺得“翻書=快樂”。
所以,給這個階段的孩子選書記住7個字:“畫多、戲多、節奏嗨”。
不要急於讓孩子“看懂”所有文字,重點在培養閱讀興趣,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就行。
也可以每天固定時間進行親子閱讀,我一般睡前半小時,陪孩子讀一會兒,遇到孩子感興趣的畫面,故意停頓,讓他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猜對了就誇張表揚,慢慢地孩子會覺得閱讀和玩玩具一樣有意思。
●6-12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了,閱讀能力逐步提升,選書時要兼顧兩個原則:
一是內容能點燃興趣,二是控制文字難度,生僻字不超過5%,句子長度適中,讓孩子在“跳一跳夠得着”的範圍內積累成就感。
如果書太難,孩子無法理解書中的內容,就會打亂孩子的閱讀節奏,另外,這個階段尤其要避免用“這本書對你學習有用”來推銷讀物,保持孩子自主選書的權利,不然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體驗。
如果家長不知道怎麼選書的話,這裏給大家推薦一套適合小學生看的讀物:《神奇圖書館:昆蟲特戰隊》(2025年新版)。

這是一套帶科普的冒險故事,非常受小學生歡迎,我家孩子把這套書帶去學校,同學們都搶着看。
這本書代入感很強,看着書,孩子就像自己跟着凱糊塗老師潛入海底一樣,同時還能學到不少科學知識,比如“深海壓強”“珊瑚白化”這些知識。

另外,這套書門是專門爲6-12歲孩子設計,文字量適中,還有漫畫穿插,孩子讀起來像看動畫片一樣上癮。

關鍵是它把硬核知識藏在故事裏,孩子讀得開心,還能順便積累作文素材,一舉兩得。

我家娃每次看這套書,都能安靜2小時,而且我發現他自從看了這套書跟同學聊的話題都更多了,經常會聽到他們說一些洋生物、昆蟲、飛鳥之類的知識,簡直就是行走的知識百科。
這次期末考試,也因爲經常看這類科普書,逆襲到了年段前三呢。

所以,現在種下閱讀的種子,未來才能收穫學霸的果實。別等孩子成績下滑了才後悔,現在行動,還來得及。
暑假來了,孩子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建議家長把這套書送給孩子,別讓孩子的暑假被手機填滿。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522326397348479523"></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