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建議中老年多喫“3種養肺菜”,人人喫得起,現在正當季!
導讀:秋天,建議中老年多喫“3種養肺菜”,人人喫得起,現在正當季!
秋分過後,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溼度驟降,許多人出現咽乾咳嗽、皮膚乾裂、大便祕結等“秋燥”。老傳統認爲“肺爲嬌髒,喜潤惡燥”,此時飲食當以潤肺生津爲要。在衆多時令蔬菜中,白蘿蔔、蓮藕、山藥堪稱“潤肺三劍客”,它們不僅價格親民,更蘊含着應對秋燥的天然智慧。以下爲您詳解這三種蔬菜的養生價值,並附上三道家常做法。
一、白蘿蔔:天然“潤肺高手”,化痰止咳有奇效
養生價值
白蘿蔔素有“小人蔘”之稱,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經。《本草綱目》記載其“主吞酸,化積滯,”。現代研究證實,白蘿蔔富含維生素C、清熱化痰、消食通便,尤其適合肺熱咳嗽、消化不良者。
推薦做法:蘿蔔鯽魚湯
食材:白蘿蔔300克、鯽魚1條(約400克)、薑片3片、蔥白2段、白胡椒粉5克、鹽適量。
步驟:
鯽魚去鱗剖腹洗淨,擦乾水分;白蘿蔔切細絲。
熱鍋冷油,將鯽魚煎至兩面金黃,盛出備用。
鍋中留底油,爆香薑片、蔥白,加開水大火煮沸。
放入煎好的鯽魚和蘿蔔絲,轉小火燉20分鐘至湯色乳白。
加鹽、白胡椒粉調味,撒蔥花即可。
二、蓮藕:水中“養肺靈根”,清熱生津潤秋燥
養生價值
蓮藕被稱爲“水中靈根”,性平味甘,入肺、胃經。《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現代營養學發現,蓮藕含黏液蛋白、膳食纖維及鐵、鈣等礦物質,清熱生津,尤其適合陰虛肺燥型咳嗽。其豐富的維生素C可增強免疫力,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預防秋燥便祕。
推薦做法:蓮藕排骨湯
食材:蓮藕500克、排骨300克、幹黃豆50克、薑片3片、枸杞10粒、鹽適量。
步驟:
排骨冷水下鍋,加薑片、料酒焯水去腥,撈出洗淨。
蓮藕去皮切滾刀塊,幹黃豆提前泡發。
砂鍋中加清水,放入排骨、黃豆、薑片,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40分鐘。
加入蓮藕塊,繼續燉30分鐘至藕軟糯。
加鹽、枸杞調味,燜5分鐘即可。
三、山藥:地下“健脾珍寶”,補肺益腎固根本
養生價值
山藥被稱爲“地下人蔘”,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本草綱目》稱其“益腎氣,健脾胃”。現代研究證實,山藥尤其適合脾胃虛弱、久咳不止者。其黏液質可形成保護膜,修復呼吸道黏膜,緩解秋燥引起的氣道乾燥。
推薦做法:山藥芙蓉湯
食材:山藥200克、胡蘿蔔50克、香菇2朵、雞蛋1個、青菜葉適量、鹽、香油少許。
步驟:
山藥去皮剁成泥,胡蘿蔔、香菇切碎末,青菜葉切絲。
熱鍋少油,爆香胡蘿蔔、香菇末,加清水煮沸。
倒入山藥泥,攪拌至湯汁濃稠,轉小火煮3分鐘。
淋入打散的雞蛋液,形成蛋花,加青菜絲、鹽調味。
滴入香油即可出鍋。
養生貼士:順應時令,科學潤肺
烹飪方式:優先選擇蒸、煮、燉,減少油炸、燒烤,以保留營養並減少燥熱。
搭配禁忌:白蘿蔔忌與人蔘同食,山藥避免與鹼性物同服,蓮藕不宜與螃蟹共食。
生活調護:配合銀耳雪梨湯、蜂蜜檸檬水等飲品,保持室內溼度50%-60%,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
秋燥雖惱人,但大自然早已備下解藥。白蘿蔔、蓮藕、山藥這三種當季蔬菜,以平凡之姿成就非凡養生之效。不妨走進廚房,用一鍋熱湯、一碗軟粥,將秋燥化爲滋養身心的溫暖力量。順應時令調整飲食,便是最好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