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腳的典型表現!多數人卻以爲是得了腳氣,白白耽誤了病情

來源: 更新:

在日常生活中,腳部出現一些症狀是比較常見的事情。當我們發現腳部有脫皮、瘙癢、水皰等現象時,第一反應往往是認爲自己患上了腳氣。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有一種情況容易與腳氣混淆,那就是梅毒感染引發的 “梅毒腳”,不少人因爲將其錯認成腳氣,從而白白耽誤了病情。

梅毒腳與腳氣的區別

1、病因

①梅毒腳: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主要通過性接觸、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 。

②腳氣:通常是由皮膚癬菌(如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感染腳部皮膚所致,常因共用拖鞋、腳盆等物品傳播,在溫暖潮溼環境下易發病。

2、症狀

①梅毒腳

一期梅毒:在感染部位出現無痛性硬結和潰瘍(硬下疳),觸之有軟骨樣硬度,表面清潔,基底平坦,可伴有近衛淋巴結腫大 。

二期梅毒:梅毒疹形態多樣,如斑疹、丘疹、膿皰等,還可能出現扁平溼疣,好發於腳趾間等褶皺潮溼部位,有傳染性;少數會出現梅毒性脫髮 。

三期梅毒:可出現結節性梅毒疹,表現爲成羣結節,可破潰形成潰瘍;還有梅毒性樹膠腫,可發生在皮下組織、骨骼等部位,引起局部疼痛、腫脹、畸形 。

②腳氣

水皰型:多發生在足緣、足底部,初起爲壁厚飽滿的小水皰,可融合成大皰,皰液清,周圍無紅暈,瘙癢明顯。

糜爛型:常見於第三與第四、第四與第五趾間,表現爲皮膚浸漬發白,去除浸漬的表皮後,露出潮紅糜爛面,有滲液,易繼發細菌感染,有臭味。

鱗屑角化型:主要表現爲皮膚粗糙、增厚、脫屑,冬季易發生皸裂、出血,疼痛明顯,一般瘙癢不重。

3、治療

①梅毒腳:以青黴素類藥物爲主,如苄星青黴素、普魯卡因青黴素等,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頭孢曲松鈉、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等藥物替代治療 。治療期間需定期複查梅毒血清學試驗,觀察治療效果。

②腳氣:以外用抗真菌藥物爲主,如克黴唑、咪康唑、特比萘芬等,塗抹於患處,療程一般爲2 - 4周。對於病情嚴重、外用藥物療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藥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需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如肝損傷等 。同時,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乾燥,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腳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預防梅毒腳的方法

1、安全性行爲

①正確使用安全套:在性行爲中,全程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可有效降低梅毒螺旋體的傳播風險。安全套能阻止含有梅毒螺旋體的體液接觸,減少感染幾率。

②減少性伴侶數量:性伴侶越多,感染梅毒及其他性傳播疾病的風險越高。保持單一、固定且健康的性伴侶,是預防梅毒的重要措施。

③避免高危性行爲:避免與不瞭解健康狀況的人發生無保護性行爲,尤其是與性工作者、有多個性伴侶者等人羣。

2、母嬰阻斷

①孕前檢查:計劃懷孕的夫婦應進行全面的孕前檢查,包括梅毒血清學檢測。若孕婦在孕前發現感染梅毒,應及時接受規範治療,治癒後再懷孕,可避免將梅毒傳染給胎兒。

②孕期篩查與治療:孕婦在孕期要定期進行梅毒篩查,一般在初次產檢、孕中期和孕晚期各進行一次。一旦確診感染梅毒,應立即開始規範的抗梅毒治療,如使用青黴素,可顯著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保護胎兒健康。

③產後護理:梅毒感染產婦所生的新生兒,應密切觀察,並進行梅毒相關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治療和隨訪監測。

3、避免血液傳播

①不共用針具:堅決杜絕與他人共用注射器、針頭、剃鬚刀、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因爲這些物品若被梅毒螺旋體污染,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導致血液傳播。

②使用正規血製品:如需輸血,應確保所使用的血液及血製品來自正規血站,並經過嚴格的梅毒及其他傳染病病原體檢測,防止因輸入含有梅毒螺旋體的血液而感染。

4、提高健康意識

①定期體檢:定期進行包括梅毒檢測在內的全面體檢,有助於早期發現梅毒感染。尤其是有過高危行爲、處於性活躍期或從事高風險職業(如性工作者、男男性行爲者等)的人羣,更應定期檢查。

②健康教育:積極參與性健康和傳染病預防的健康教育活動,瞭解梅毒的傳播途徑、症狀及危害,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能力。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