嵒症患者如何忌口?這3類食物得少喫,看看在不在你的食譜裏
不少嵒症朋友在做完手術後,刻意規避民間稱謂的“發物”,對雞肉、羊肉、牛肉等肉類或海鮮敬而遠之,整天喫素喝淡粥,一來二去就營養不良,不但不利於術後恢復,還會起反作用,甚至病情復發。
那民間常提及的“發物”,究竟是什麼東西?
“發物”到底是個啥?
“發物”這個詞在民間那可是流傳了好些年頭了。好多人一生病,周圍就會有人提醒:“這發物可不能喫,喫了病好得慢!”可這發物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今天咱就來嘮嘮。
發物的說法最早來自中醫,但“發揚光大”反倒是靠老百姓自己總結出來的“野生經驗”,古代受傷患病的人偶爾喫了魚、蝦、羊肉啥的,結果傷口就開始發紅、腫起來,甚至潰爛。時間長了,大家就覺得這些東西是發物。
再後來呢,發物的範圍越來越大,只要是喫了能讓人口乾舌燥、眼睛發熱、牙疼或者便祕的熱性食物,都被叫做發物了。
那這發物的說法到底靠不靠譜呢?還真別說,確實有不少人喫了所謂的發物後,感覺到“病情加重”。從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它們大概能分成這麼幾類:
第一類是辛辣刺激性食物,像辣椒、蔥薑蒜還有酒精這些,對腸胃那可是相當“不友好”。有的人喫了之後,腸胃就開始“鬧事”,不舒服了,要是本來就有消化道潰瘍的人,喫了這些只會火上澆油。
第二類是高嘌呤、高膽固醇食物,比如蛋黃、奶油,還有內臟、海鮮等。前者讓肝不堪重負,後者容易讓痛風找上門來,那更是疼得要命。
第三類是過敏性食物,像雞蛋、牛奶、花生、魚類、大豆等等。一旦不小心喫了過敏的食物,那身上起皮疹、哮喘發作都是輕的,嚴重的甚至會休克。
嵒症患者能不能喫“發物”?
好多嵒症病友做完手術,在恢復那陣兒,只要一聽到“發物”這倆字,就跟見了洪水猛獸似的,碰都不敢碰。可這發物難道就真的是“絕命毒食”,一口都不能沾?
事實上,發物的概念也只在民間流傳,完全沒有任何學界依據,一方面,發物可不是對所有病人都適用,每個病的成因都不同,不能用發物一概而論,全部拒絕。另一方面,古代人認知也有限,有些食物被當成發物,或許只因爲有人喫了過敏。
既然如此,那嵒症患者到底能不能對發物“大赦天下”呢?
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魚、肉、蛋這些東西能讓嵒細胞捲土重來或者擴散得更猛。對於嵒症患者,營養就像打仗的糧草,要是盲目忌口,這也不喫那也不喫,最後營養不良,體內的戰鬥力(免疫力)不足,兵敗如山倒是遲早的事。
權威數據顯示,我國腫 留患者羣體中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 57.6%,“發物”論的盛行和此現狀恐怕不無關係。
然而,即便很多嵒症患者能喫,也因爲術後食慾不振而“不想喫”,這樣的情況往往愁壞家人。許多機智的家人找到了食物之外的營養補充方法,盯上了野生雲芝“盈活康”,其中多糖體、萜類化合物、酚類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來自港大、中山等頂尖學府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野生雲芝中富含的雲芝多糖PSK PSP能助力清除頑症異細胞、提高身體免疫力,更好地抵禦疾病。美國嵒症協會的臨牀報告也指出:野生雲芝所含的多糖肽和多糖 K 能提高免疫力,當中成分也有抗嵒功效。
那野生雲芝哪裏多呢?自然在我國“靈芝之鄉”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岑王老山,港企維特健靈與當地展開長期合作,將採集來的野生雲芝利用香港地區先進的GMP生產標準提取製備,推出野生雲芝“盈活康”,先走紅香港後,如今已登上內地京東平臺。
京東平臺的評論區裏,能看到“術後頭暈噁心緩解了”、“胃口好了不少,現在啥都愛喫”、“精氣神很足,願意出門散步”等諸多積極評價。
營養補充不能停
不過,有專家指出,在服用野生雲芝的時候,日常營養補充也不能落下,只有雙管齊下來能加速邁向健康。復旦徐教授貼心給出了飲食清單:
1、主食別老盯着白米白麪,不妨多給燕麥、玉米、紫薯、南瓜這些五穀雜糧一些“舞臺”,精細或過度加工的食物得少喫
2、蔬菜與水果可是每日必備,蔬菜 300 至 500 克,水果 200 至 400 克,給身體注入滿滿的維生素與膳食纖維
3、高蛋白食物更是不可或缺,魚、蛋、牛奶都要安排上
總的來說,發物之說雖有些許依據,但忌口與否得結合自身病情與體質考量,要是盲目跟風,陷入營養不良的泥沼,那病情恢復可就只能在原地打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