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物報告》提出:在地風物成爲深度遊重要元素

來源: 更新:

10月31日,中國旅遊研究院與馬蜂窩在京聯合舉辦旅遊目的地發展創新研究合作及成果發佈會,發佈《中國風物報告》。報告就風物核心特質、國內各地特色風物、體驗風物旅行的遊客畫像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報告認爲,年輕人旅遊偏好正在轉變,風物旅行熱度逐年增長,在地風物成爲深度遊重要元素。

報告認爲,風物是指一個特定地域(如城市、鄉村、地區)所孕育、承載並代代相傳的獨特文化印記與生活風貌的總和。它超越了單一的“土特產”概念,是一個更豐富的文化集合體。當前,年輕人旅遊偏好開始從“打卡景點”向“深度體驗”轉變。在地風物包括節慶習俗、非遺傳承、地方美食、民俗藝術和文化IP等,成爲年輕人深度體驗旅行的重要元素。

報告圍繞“風物旅行用戶畫像與行爲洞察”作出分析。近年來,風物旅行熱度逐年增長,“非遺”“民俗”等特色風物成爲出行新理由。從“遠觀”到“體驗”,各地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和民俗文化是人們風物旅行的首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發現並分享這些民間瑰寶的道路上樂此不疲。“90後”爲“風物旅行”大軍,“00後”客羣顯示出巨大潛力。調查顯示,“90後”以36.6%的佔比成爲“風物旅行”的主力軍,“80後”作爲親子家庭的主要構成部分以29.3%的佔比緊隨其後,“00後”佔比16.2%。客源城市間的差距不斷縮小。一線城市以33.2%的佔比拔得頭籌,“新一線城市”以26.4%的佔比緊隨其後,二線城市和三線及以下城市與一線城市的差距正在縮小,熱衷於深度探索在地風物不再是大城市居民的專屬,而正逐步成爲全民參與的旅遊新方向。(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李志剛;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