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赴阿勒泰,邂逅一場夢幻的山水詩畫
時值秋日,天愈高,雲愈淡。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山巒、河谷、湖泊、公路,皆浸染在明淨而豐饒的氛圍之中。
自阿勒泰出發至終點喀納斯,途經阿禾公路。這條全長209.45公里的公路,將阿勒泰市與禾木村緊密相連,也將無數美景串珠成鏈。阿禾公路如一條灰帶,蜿蜒於羣山之間。車行其上,恍若漂浮於色彩的海洋。公路兩旁,白樺亭亭而立,葉片已盡染金黃,陽光穿過枝葉間隙,碎金般灑落路面。時有微風掠過,葉片簌簌而下,宛如金蝶翩躚。遠處山巒層疊,陽坡尚存些許翠色,陰坡則已被秋色攻陷,呈現出深紅、橙黃、赭石色交織的絢爛圖景。
公路盤旋而上,景緻隨之變幻。突然,令人驚歎的景象映入我的眼簾——遠處羣山之巔已然披上了銀裝。雪山峯頂在陽光下閃爍着潔白的微光,與山下斑斕的秋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在一處觀景臺停下車,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氣,空氣中混合着松針、野果的清香和一絲雪後的凜冽。
繼續行駛,我正回味雪山秋林的壯美景緻時,前方忽然上演起一場“交通管制”——一羣牛羊紳士般踱步而來,它們毛茸茸的尾巴悠閒地擺動,脖子上的銅鈴叮噹作響,儼然把這條景觀大道當成了自家牧場。我們停下車,加入了由三五輛越野車組成的“等候隊列”。小羊羔們好奇地用鼻子輕觸輪胎,彷彿在品鑑這款“鐵皮怪獸”的滋味。這番意料之外的駐足,反倒讓我們有幸細細品味起眼前這幅生動的放牧圖,恰是阿勒泰最原汁原味的風景。
由於時間有限,我們這次沒有去禾木村,而是直達喀納斯。到達喀納斯時,河水碧綠如翡翠,水流湍急處濺起白沫,與兩岸的金黃形成鮮明對照。河畔哈薩克族牧民的氈房裏升起裊裊炊煙,牛羊在草場上悠閒地啃食着秋草。牧人騎馬的身影在逆光中化爲剪影,與這天地山川融爲一體,自有一番亙古的寧靜。
愈往前走,景緻愈奇。轉過一道山彎,眼前豁然開朗——喀納斯湖靜靜地臥在羣峯之間,如一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金黃色的絨毯上。湖水呈現出藍綠色,湖面平靜時,倒映着四周的山色與天上的流雲,虛實難分;微風起時則漣漪輕蕩,碎光萬點,耀眼得很。
我沿湖而行,湖畔的泰加林已然換上了秋裝,西伯利亞紅松、雲杉、冷杉層次分明地展示着各自的色彩。林間空地鋪滿了落葉,踩上去柔軟而富有彈性,偶爾有松鼠竄過,抱着一顆松果,機警地望人一眼,又倏地隱入樹叢不見了。
既至喀納斯,不可不登觀魚臺。此臺位於湖西岸的一座山頂上,需攀登1000多級木階。拾級而上,兩旁樹木參天,秋色正濃。及至臺頂,視野豁然開朗。整個喀納斯湖盡收眼底,形如一彎新月,靜靜地躺在山的懷抱中。遠處山峯白雪皚皚,與山下斑斕的秋色形成鮮明對比。我憑欄而立,任山風拂面,只覺得心胸開闊,煩心事盡消。
下得山來,腹中已是空空。當地友人帶我到一個哈薩克族牧民的氈房品嚐地道美食。氈房內鋪着花紋地毯,中間置一矮桌,大家盤腿圍坐。先上來的是一壺熱騰騰的奶茶,奶香與茶香交融,鹹中帶甜,暖人腸胃。繼而手抓羊肉登場。大塊羊肉盛於盤中,肥瘦相間,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依當地習俗,以小刀割肉而食,肉質鮮嫩無比,毫無腥羶之氣。氈房的主人笑道:“這羊喫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肉質自然不同。”我們佐以皮芽子(洋蔥),更添風味。手工擀制的那仁面片寬薄均勻,與羊肉、洋蔥同煮,湯鮮面韌,美味至極。還有包爾薩克——一種油炸的小麪糰,金黃酥軟,蘸着奶茶食用,別有一番風味。餐後,主人拿出馬腸子與風乾肉招待我們。馬腸以馬肉灌製,煙燻而成,切片食用,鹹香韌實,佐酒最佳。風乾肉則需撕成細條慢慢咀嚼,肉香愈嚼愈濃。
暮色四合時,步出氈房,但見四野寂靜,唯聞遠處牛羊歸圈的鈴聲。天空由藍轉黛,羣星漸次顯現,明亮如鑽,彷彿伸手便可摘到。想起日間所見所聞,我只覺得這阿勒泰之秋美得盛大、熱烈,彷彿要在寒冬來臨前,將所有的色彩與溫暖一次性揮霍。
翌日清晨,霧起湖上,如夢如幻。我站在神仙灣的木質觀景臺上,目睹一場天地間的縹緲幻境。
晨霧正從湖面甦醒,起初只是幾縷輕紗在水面徘徊,倏忽間便蒸騰成漫天雲絮,將整片河谷溫柔包裹。白樺林的金色樹冠在霧中若隱若現,宛如懸在空中的金色島嶼。墨綠的雲杉化作深淺不一的剪影,像是用溼墨在宣紙上暈開的寫意畫。霧氣在湖面流轉舒捲,時而露出翡翠色的水面碎影,時而將整個天地融成奶白色。偶爾有鳥鳴穿透霧靄,聲音被水汽浸潤得圓潤清亮,更添幾分祕境幽深。當晨曦初露,霧幔被染上淡淡的金粉色,恍若有仙人正提着紗燈在雲霧間巡遊。這流轉的霧靄讓山巒失去了重量,讓秋林化作了水墨,也讓我恍惚置身於天地初開的仙境……(作者:蔡琪琳;編輯:徐欣馨)
原題:《北疆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