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版“12306”對OTA影響有多大?

來源: 更新:

對於退休後愛上旅遊的張梅來說,早已習慣了在某OTA上訂機票,去航旅縱橫辦值機、看航班動態。當聽說航旅縱橫開始直銷航司的機票,並承諾全程無套路時,她第一反應就是可以試試,至少不用再擔心,下單時會因爲誤點了一些“小勾勾”多付幾十元錢。

“民航官方直銷平臺”——近日航旅縱橫上線的這一新功能十分吸睛,不僅引發了大量平臺用戶關注,更是攪動了整個機票銷售行業,業界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這個已整合37家國內航司直銷機票資源的新入局者,對賣了幾十年機票的OTA影響有多大?

7月28日晚,國航、東航、南航相繼在官方渠道發佈了標題相同的公告——《關於通過直銷平臺購票確保旅客權益的公告》。幾家航司在公告中明確已在航旅縱橫平臺開展機票直銷業務。航司的力挺也將業界的相關討論推向高潮。

觀點一 衝擊纔剛剛開始 主動權在航司

這幾天,做了十幾年票代生意的老劉有些焦慮,格外關心OTA(在線旅遊平臺)渠道反饋回來的銷售數據,雖然目前看沒有太大的波動,但他依然緊張得很。“如果客戶都去直銷平臺買機票了,我們在OTA上的這部分業務要怎麼做?”老劉告訴記者,高峯時段,他們公司一天在OTA上可以賣出1萬多張機票。他擔心的是,如果各航空公司持續給航旅縱橫更優的支持措施,一定會轉移走不少OTA原有用戶,他們票代的生意也會跟着直線下降。“不只是我,不少同行也有這樣的顧慮。”老劉說。

一位在某OTA做機票業務的工作人員透露,OTA的機票業務收入中,航司直銷的收入佔比只有20%,其餘的與票務代理業務有關。換句話說,OTA的機票銷售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跟票代的分成。

航旅縱橫做的是什麼樣的直銷生意,能讓一部分人如此擔心?該平臺相關負責人的回覆簡單明瞭:“產品完全由航空公司直接發佈和運營,我們不收取航司任何代理費。”

“能做成這件事,航旅縱橫是有底氣的。”有業者分析,首先,這個平臺“出身”不一般,是由中國民航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信)孵化並控股的,三大航司(國航、東航、南航)等行業核心企業又分別是中航信的股東之一。其次,已經有了開展直銷業務的基礎。航旅縱橫通過長期提供航班動態信息服務,積累了超過1億的用戶資源。而且,這個平臺從2023年開始系統性佈局機票業務,也有比較豐富的平臺運營經驗。“航旅縱橫做機票直銷業務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最關鍵的是,航旅縱橫的直銷業務正好踩到了航司想要進一步‘提直降代’(提升直銷佔比、降低代理分銷佔比)的點上。關於這一戰略,航司已經提出了很多年,直銷佔比雖在逐步提升,但仍有較大空間。航旅縱橫等於給航司提供了直面旅客銷售機票產品的又一通道,航司自然願意支持。”某航空公司負責票務的林玲說,這也是在OTA上做票代的業者比較忌憚的。畢竟機票“放”給哪個平臺賣、怎麼賣是航司說了算。此前也出現過有OTA被航司短期斷供的現象。

“0差價、0捆綁、0套路的服務標準,對很多在線上買機票被套路過的用戶來說,有絕對的吸引力。”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雲看來,一部分OTA過分依賴票代分成和附加服務費,爲了提升收益想打擦邊球,出現“捆綁銷售”“默認勾選收費產品”等問題;也有票代爲獲取更高額利潤,存在“機票退高買低”“出售里程票”“自行提高退改簽費”等行爲,招致消費者的投訴。

“於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就成了航旅縱橫做直銷業務吸引流量的關鍵。在有流量就會有消費的當下,這就是妥妥的競爭力。”吳麗雲說。

觀點二 短期影響還不大 拼得是生態鏈

“從市場影響來看,航旅縱橫確實會分流部分中小OTA的客源,但對於頭部平臺而言,由於其已構建起‘機票+酒店+保險+租車’的完整旅遊生態體系,受到的影響相對有限。整體來看,航旅縱橫入局很可能改變的是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而非顛覆整個OTA的機票銷售模式。”有業者判斷。

“我們的一個優勢就是有更低折扣的票價,這對講求性價比和喜歡全平臺比價的用戶來說,很有吸引力。”某OTA機票業務負責人說。記者在多家OTA對比發現,同一天、同一時段的同一航班,確實有的OTA票價賣得比航旅縱橫要便宜。

爲何會便宜?“簡單來說,就是票代讓利給消費者,或者有平臺補貼。”民航研究者李淵分析,雖然現在一張國內機票的代理費很低,但是航空公司會給一些銷售能力強的票代合作返傭,即票代完成階梯式銷售目標後的額外獎勵。有的票代就把其中一部分獎勵“貼”到機票裏,一張機票一般補貼5—10元就會有不錯的市場銷售量。此外,OTA爲了獲取市場份額,也會做一些讓利營銷,這部分的優惠金額通常會更高一些。

此時,不少人有兩個疑惑,一是就這樣東貼西補,頭部OTA交通業務的一年收入爲何還能高達上百億元(雖然這部分收入裏包含了火車票和汽車票的銷售,但是機票的佔比超過50%);二是航旅縱橫不收航司任何代理費,作爲經營主體靠什麼把直銷業務持續下去?

分析認爲,答案就落在了套餐服務和延伸產品的銷售上。

“保險、接送機等增值服務,以及‘+酒店’‘+租車’等組合產品帶來的營收成爲這些平臺收入的一部分支撐。”李淵說,平臺光靠賣票收代理費是很難把運營成本全覆蓋的,因此無論是OTA還是航旅縱橫都需要有其他收入進賬。“這裏說的銷售不等同於‘低價搭售’,而是消費者因需購買的服務。”

記者注意到,在航旅縱橫的機票頁面中,也有相關保險的購買鏈接,而且這個平臺早就開始做酒店預訂了。“航旅縱橫做直銷業務實質是‘用航司的貨,搭自己的車’,在讓航司觸達更多客源的同時,也通過增值服務構建自己的用戶黏性,增加收入。”有業者分析。

“從目前航司的經營狀況來看,是‘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一定是越多渠道銷售越好,畢竟一些OTA可以觸達航司直銷尚未滲透的三四線城市。”在某航司任職的劉斌告訴記者,其實,航司與各平臺的合作看重的也早就不是基礎票務代理了,而是一些附加服務的佣金分成,這部分的利潤空間往往更高。因此,平臺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通過資源整合構建綜合競爭力。在這一方面顯然OTA佈局更早一些,生態鏈也更完整一些,所以航旅縱橫想要撼動其市場地位並非易事。

觀點三 後續競爭靠服務 爭取客戶成關鍵

“在已經充分競爭的賽道中,新入局者大多是有所長的,但能否立穩腳跟,還得看‘後市發展’。”有業者表達一部分市場觀望者的想法。採訪中,記者注意到,不同觀望者關注的角度有所不同。

“首先平臺越合規我們越踏實。”經常四處“飛”又喜歡比價的北京遊客鄧香坦言,“航旅縱橫關於價格公開透明、無捆綁銷售、與航空公司規則一致等承諾,擊中了我在意的‘點’。但並不等於我就會馬上改變之前的訂票習慣,還需要再觀察一下,一是看航旅縱橫在履行承諾的過程是否有‘卡殼’,二是看我習慣用的OTA平臺會否進行服務升級。”

對於經常國內國外飛的李菲來說,購買機票一直在固定的一家OTA平臺。“因爲這家可以提供國內外聯程機票購買服務,很多平臺沒有這項內容。我在意的是平臺服務的聚合性,哪家更強用哪家。”

“購票、值機、查詢信息,一個APP搞定機票所有的事項,體驗肯定更絲滑。”95後賀峯是航旅縱橫的忠實用戶。“但目前要看的是,一旦因爲天氣等原因出現機票退改簽高峯,在航司的客服電話打不通的情況下,平臺客服的解決能力有多強?對我來說時間成本是最重要的。”他說。

“吸引最大數量的消費者,是平臺競爭力的根本。”做民航業研究的李瀚明觀察,幾家平臺有各自的黏性用戶,但也有重合,主要集中在對價格沒有那麼敏感、對服務品質要求更高的商旅人士方面,這是所有平臺都想爭取的高淨值人羣。

於是,差異化定位者的出現,是否會加速機票銷售行業從“渠道爲王”向“服務爲王”轉型,是包括李瀚明在內的多數業者關注的。

“在分析競爭關係時,可以看出各家平臺的優勢十分突出,也有所差異。但是從他們正在發力做的事上明顯感覺到,都在儘可能地‘補短’。” 李瀚明說,比如,航旅縱橫打算繼續擴大接入航司範圍,並計劃引入更多增值服務。一些頭部OTA則一方面設法杜絕票代的不合規做法,另一方面不斷改進配套產品,尤其注重項目實用性,讓消費者願意主動下單購買。

“在當下的競爭環境中,平臺依靠玩套路獲取高額利潤的空間已越來越小。各平臺都在努力淨化行業生態、穩定黏性客羣,其實背後拼的就是能不能把服務做到消費者的心坎上。”李瀚明分析。

“對於航司來說,就是要利益最大化。我們測算過,如果徹底不使用任何分銷渠道,完全靠直銷,一年能節省相當可觀的成本,大約30億元以上。”在一家頭部航司做收益管理的呂奇告訴記者,但是目前沒有航司會這麼做,因爲直銷渠道的“觸角”還覆蓋不了所有客源,而航司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所以短期內市場將維持“航司直銷+OTA分銷”的雙軌模式,但規則透明的經營模式肯定會成爲平臺生存的底線,未來的競爭很可能會集中在平臺聚合性和資源整合力比拼上。市場的後續走勢值得期待。(作者:中國旅遊報首席記者 王瑋;編輯:楊碩)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