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1146公里,中緬邊境上這條用手指摳出的生命線,不該被忘記!

來源: 更新:

在中華大地的西南邊陲,有一條承載着厚重歷史的公路 —— 滇緬公路

它宛如一條堅韌的紐帶,不僅連接着中國與緬甸,更串聯起了一段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往昔歲月。

(滇緬公路延長線一一貴州二十四拐處)


滇緬公路

抗戰時期的 “生命線”


1937 年,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拉開帷幕。隨着東北和沿海城市相繼淪陷,日軍迅速封鎖了中國的國際運輸通道,妄圖截斷援華物資的輸入,將中國困於絕境。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同年 8 月,雲南省政府主席龍雲提出了修建滇緬公路的大膽構想,這一設想很快得到國民政府的重視,並於 11 月正式啓動工程。

製圖:一坨小奶油

滇緬公路東起昆明,途經楚雄、大理、保山等地,最終經畹町連接緬甸臘戍,全長 1146 公里(國內段 959 公里)。工程難度超乎想象,要穿越橫斷山脈的 28 座 2000 米以上高山,還需開鑿 1443 個涵洞、搭建 243 座橋樑。

在那個幾乎沒有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年代,20 餘萬各族民工挺身而出,其中大多是老弱婦孺。他們自備工具和口糧,僅憑雙手和簡陋的器具,日夜奮戰在艱苦的工地。

無數人在施工過程中墜崖犧牲,據統計,超 3000 人長眠於此,平均每修建一公里,就有 3 條生命消逝,他們用血肉之軀,在短短 9 個月內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築路奇蹟。

(中國民衆修建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建成後,立即成爲中國抗戰的 “輸血管” 與 “生命線”。在抗戰期間,它承擔了中國 75% 的戰場補給任務,源源不斷地將盟國軍需物資輸入國內,爲抗戰勝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保障。

從 1938 年至 1942 年,滇緬公路運輸了 49 萬噸軍火物資,大量的武器彈藥、汽油、藥品等戰略物資,通過這條公路運往抗戰前線,爲中國軍隊的作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支撐着中國內地各大戰場的抗戰局面。

(雲南民衆歡迎從印度經史迪威公路而來的第一批運輸車隊)

當滇緬公路通車的消息傳到南洋,3200 餘名華僑機工深受鼓舞,他們毅然放下在南洋的安穩生活,組成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分批踏上歸國抗戰之路。

這些華僑機工來自不同背景,有曾留學海外的工程師,有家境優渥的商人子弟,也有年輕的教師,他們平均年齡僅 24 歲,卻勇敢地扛起了這條 “生命線” 上最危險的運輸重任。

(踊躍報名回國當機工的青年們)

滇緬公路地勢險峻,盤山路蜿蜒曲折,呈 “之” 字形延伸。雨季時,道路泥濘不堪,塌方事故頻發,再加上日軍戰機的持續轟炸,運輸環境極其惡劣。

華僑機工們白天要巧妙僞裝車輛,躲避日軍空襲;夜晚則在沒有照明的懸崖邊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不少人不幸連人帶車墜入深谷。

他們身兼數職,不僅是司機,還是維修工、搬運工。輪胎爆了,就徒手更換;車輛陷進泥坑,就肩扛手推,哪怕只剩最後一口氣,也要將物資送到前線。

(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上駕車行駛)

三年間,超過 1000 名華僑機工長眠在這條公路旁,他們用 “舍家衛國” 的赤誠之心,讓 49 萬噸戰略物資跨越重重山河,注入抗戰的血脈。

如今,昆明的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畹町的機工紀念館裏,泛黃的照片和鏽跡斑斑的扳手,仍在默默訴說着他們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 的堅定誓言。

(25歲的馬來西亞華僑白雪嬌回國抗日,成爲滇緬公路上的一位女機工)

1942 年,爲保衛滇緬公路這條維繫國家命運的命脈,中國遠征軍毅然踏上異國戰場,開啓了中國軍隊首次大規模境外作戰。

在緬甸叢林中,他們以簡陋的裝備頑強對抗精銳的日軍。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部以少勝多,成功解救被圍英軍數千人,極大地振奮了士氣,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松山戰役裏,將士們毫不畏懼,頂着密集的炮火衝鋒陷陣,用血肉之軀攻克日軍經營兩年之久的 “鋼鐵堡壘”,每前進一米,就有 7 名士兵英勇倒下;騰衝反攻戰中,官兵們與日軍展開逐街逐屋的激烈爭奪,最終成功收復這座淪陷兩年的古城,實現了 “還我河山” 的壯志豪情。

(入緬作戰的遠征軍戰士)

三年遠征,中國遠征軍傷亡超 10 萬人,許多年輕的士兵永遠地留在了異國的叢林與山地。他們用寶貴的犧牲換來了滇緬公路的反攻暢通,爲抗戰勝利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鐵血屏障。

騰衝國殤墓園裏,3346 座墓碑整齊排列,碑上 “湖南籍”“廣東籍”“華僑” 等字樣,見證着他們跨越地域的深厚家國情懷;松山戰役遺址的彈痕地堡,至今仍能讓人們深切感受到當年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慘烈戰況。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要圖)


值此抗戰勝利 80 週年之際,

回望 80 年前因戰火滿目瘡痍的滇西大地,

走吧網攜手滇軍自駕推出,

尋找即將消失的滇緬公路地理人文自駕之旅

帶領大家沿着這條充滿傳奇色彩的公路,

親身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團期:9月16日--9月23日(大理集散)

自駕車:4500元/人

尋找即將消失的

滇緬公路

自駕路線:昆明 — 楚雄 — 大理 — 保山 — 騰衝 — 芒市 — 瑞麗


一條公路的悲壯史詩(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一場戰役的血火記憶(松山戰役)、一座橋樑的咽喉傳奇(惠通橋)、一羣人的赤子丹心(中國遠征軍/南僑機工/滇西20萬築路老百姓)、一座城的涅槃重生(光復騰衝).......都將在實地探訪中化作可觸摸的歷史年輪。

滇緬公路

懸崖上的彈孔彈痕、深谷裏的美軍卡車殘骸、惠通橋的鐵血記憶、松山戰役的焦土遺蹟……這條路上,每一公里都浸泡着民族存亡的血性與眼淚!

松山戰役遺址

松山,國軍收復的第一塊國土!羣山靜默,唯有松濤陣陣,彷彿在講述那場戰役的慘烈:中國士兵用6條命換一條命的代價,苦戰整整3個月,纔將日軍全殲,拿下了松山,打通了滇緬公路,打開被日軍封鎖的中國南大門……

他們的長眠換來了中國的新世紀。他們雖被歷史塵封,但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

惠通橋

改變國家和民族命運的一座橋!

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前夕,於惠通橋畔舉行莊嚴祭奠:向怒江濤聲敬獻花籃,爲滇緬公路築路勞工與遠征軍先烈默哀。

南洋華僑機工紀念館

一座承載着歷史記憶和愛國精神的不朽豐碑。

步入館內,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3000多名華僑機工啊愛國壯舉和無私奉獻,讓人爲之動容。

國殤墓園

騰衝,這座極邊之城,承載着沉重的歷史記憶。

來鳳山麓的國殤墓園莊嚴肅穆,安葬着滇西抗戰的數千英烈,松柏環繞間,銘刻着民族的血性與不屈。


重走滇緬公路,

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自駕旅行,

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歷史回溯,

一次對民族精神的深刻探尋。


·END·

【作者:走吧網;公衆號:走吧網】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