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旅遊的今年好找工作嗎?
盛夏蟬鳴起,驪歌聲漸響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如期而至
衆多學子陸續告別校園
步入職業生涯

官方數據顯示
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
同比增加43萬人
那麼
今年旅遊相關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如何?
主要流向了文旅行業哪些崗位?
院校和企業怎樣更好對接?
中國旅遊報社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就業難易程度有差別
6月下旬,來自河北省唐山師範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饒丹與實習單位——天津歡樂谷簽約,即將正式踏入職場。她的同學賀劉則通過了家鄉選調生的考試,也將奔赴新徵程。饒丹告訴記者,今年,她所在班級就業情況不錯,不少人選擇主動留在旅遊行業。
爲了進一步掌握今年旅遊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記者有針對性地向部分旅遊高職院校和擁有旅遊相關專業的本科院校投放了千餘份調查問卷,並對收回的樣本進行了分析。數據顯示,有52.87%的受訪者目前處於“已簽訂就業協議”狀態,18.36%爲“正在找工作”狀態。此外,“靈活就業”和“升學”兩個選項佔比均不到10%。這一調查結果與記者從多家院校瞭解到的情況基本相符。其中,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又稍有不同。
“我們學校2025屆旅遊相關專業畢業生共計1300餘名。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較往年同期相比穩步提升,態勢良好。”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程小康告訴記者,2024年12月至今,學校已經舉辦了多場招聘會。“我們今年4月舉辦的全國文旅藝術行業人才線下招聘會吸引了180餘家企業參與,其中文旅企業佔比超95%,提供了2500餘個崗位。從招聘會情況來看,文旅企業參會積極性較往年顯著提升,招聘意願強烈,行業人才需求明顯回暖。”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非常樂觀。“今年我們旅遊相關專業約有2000名畢業生。通過實習轉就業、校企合作單位招聘、就業雙選會等途徑,就業率達90%以上。”該學院文旅學院招生就業辦主任李濤介紹,“從就業方向來看,選擇留在文旅行業的畢業生數量較多,佔比可達80%以上。畢業生主要流向了旅行社、研學機構、會展公司、景區景點、文化傳媒公司、高星級酒店、社會餐飲等細分領域。”
今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相關專業本碩畢業生有300多人,其就業方向與高職院校稍有不同。“我們的畢業生中有大概20%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就業人羣中,考公考編的比例最高。其餘就業方向依然以文旅行業爲主,但學生反饋整體就業競爭壓力比較大。”該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呂寧說,學校舉辦了多場文旅專場招聘會,到場的企業中,大型酒店集團較多,其次是綜合類的文旅企業。這些企業提供的崗位多爲營銷、培訓、管培生等綜合類崗位。
對於今年本科院校的學生就業情況的變化,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旅遊產業運營與管理教研室主任曹丹表達了與呂寧相似的觀點。“今年旅遊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確實面臨一定壓力,這不僅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也和旅遊市場結構調整有關。”曹丹進一步分析,“一方面,旅遊業總體復甦尚未完全穩固,部分傳統崗位需求減少;另一方面,高質量崗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提升。”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就業難易程度上爲何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有專家分析了背後的原因。“本科院校畢業生對職位期望值較高,更傾向於選擇國企和事業單位,首選管理類、綜合性崗位,但此類單位招聘職位有限,且更需要與其他專業學生競爭。而高職院校學生對一線崗位認可度較高,相對來說就業機會也就更多。”
無錫拈花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今年的招聘就分層明顯。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今年招聘分爲兩類,“一類是管理培訓生,爲管理崗做儲備,要求211及以上本科或碩士;第二類是現代學徒培訓生,配合一線服務崗位,主要以高職院校學生爲主。專業方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等旅遊相關專業佔比70%,數字媒體、電子商務等跨領域專業佔比約30%,以滿足文旅融合與數字化轉型需求”。
新興職業更具吸引力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新興業態、新興職業在招聘中對畢業生的吸引力正在日益增強。收回的調查問卷也印證了這一趨勢,在“就業單位類型”的回覆中,出現了不少新興業態。
呂寧也觀察到,與旅行社和景區等傳統旅遊企業相比,“學生反而會對一些定製旅行公司、研學機構、會展公司、文創企業和數字文旅開發企業更加感興趣”。
“學校通過‘訪企拓崗’行動拓展了文旅綜合體、在線旅遊平臺、會展活動策劃、旅遊景區運營、文化傳播機構、旅遊休閒度假等新興領域崗位,供畢業生多元化選擇。其中,酒店運營管理、旅遊產品策劃、文旅項目開發、文化創意設計、會展活動執行、研學旅行指導等是學生選擇的高頻方向。”程小康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
在曹丹看來,隨着文旅行業回暖,文旅行業的吸引力對一本院校的學生正在變大。“特別是在‘旅遊+科技’‘旅遊+新媒體’‘旅遊+非遺研學’‘旅遊+健康養老’等融合方向,市場正不斷湧現新崗位和機會。”曹丹舉例道,“文旅內容創作、策劃類,比如短視頻、公衆號運營、數字文博等;文旅IP運營與文創產品設計、智慧旅遊相關類,如文旅數據分析、用戶體驗設計、非遺研學導師、旅行設計師、研學項目運營專員等,這些崗位需要複合型人才,從業者既要懂旅遊,也要懂傳播、設計、數字工具等,因此對畢業生的挑戰和吸引力是並存的。”
對於這種變化,世界旅遊聯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昆欣認爲,隨着旅遊需求呈現出顯著的多樣化、個性化特徵,也推動着傳統旅遊企業的行業崗位出現結構的深刻變革。“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示擬增加42個新工種,其中景區營銷推廣師、景區安全管理師、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師、智慧景區管理師、旅拍定製師等工種與旅遊業態緊密相關,這也反映出旅遊發展進程中新業態、新趨勢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

畢業生對新興職業有興趣,那麼相關企業對職位招聘要求高嗎?用企業的話來說,他們現在更青睞“能上手、懂專業、有視野”的複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新興業態方面。
程小康觀察到,“在招聘過程中,景區運營、活動執行、創意策劃等崗位對畢業生溝通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例如要求有實習經歷、熟練掌握行業工具(企業預訂系統、相關設計軟件等)、持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6人遊定製旅行副總裁潘宇表示,當前旅遊行業,尤其是定製旅行公司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有較高要求。“除了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外,我們更希望候選人具備外向性格、靈活應變能力以及良好的溝通與情商等軟性能力。”
無錫拈花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招聘要求也非常具代表性。“我們主要圍繞文旅行業新要求和市場新特性來招聘候選人,一方面強調專業能力、實操技能要符合崗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據文旅行業凸顯出的新特性,我們增加了跨界複合型人才招聘,比如怎麼將產品和服務與情緒價值、智能化、數字化鏈接,以持續更新文旅體驗內容。”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應屆生招聘,有文旅行業、互聯網公司等相關實習經歷者優先,參與過校內外項目的應屆生更具競爭力,同時需要熱愛文旅行業,如熱愛傳統文化、熟悉新國潮等。此外,還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服務意識。”
多方式暢通校企合作
在記者收回的調查問卷中,儘管77.87%學生擁有實習經歷,但仍有54.51%的參與者認爲學校課程實用性有限。在提到求職中遇到的難題時,“就業競爭激烈”與“實踐經驗缺乏”成爲求職的主要障礙,其次爲“對就業市場信息瞭解不夠”及“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
“這暴露出了院校教學存在的一些不足,包括部分理論課程與實踐應用脫節、技能培訓深度不夠、跨學科知識培養薄弱等。”有業者分析。如何推動產教融合,更高效地實現校企合作,打通就業的“最後一公里”成爲業內探討的重點。
“從6人遊實際的校招情況來看,符合綜合要求的畢業生佔比低於預期。”採訪中,潘宇對就業市場的分析很具有代表性,“一方面是高校的部分課程設置與行業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脫節,實踐類教學內容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對就業方向以及崗位核心能力的認知不夠清晰,職業規劃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強。”
在李濤看來,業內提到的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問題,是一種靜態矛盾與動態矛盾的結合。“缺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而導致的供需脫節,屬於靜態矛盾,此類問題已經相對較少;行業迅速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應用使教學內容、課程體系相對滯後屬於動態矛盾,是造成教學與市場需求脫節主要原因。”
矛盾如何破解?人才供需雙方已經在探索中,優化培養體系,精準對接需求,校企合作正在走向深入。採訪中,記者發現,定向班、微專業、微學院等成爲業內嘗試的重點方向。
“我們最近接觸到的院校很有創新意識,有些學校甚至還開了一些產業學院或者微專業,通過與企業合作,引進好的項目對學生進行認知和實操培訓。”途牛人力資源部校招負責人王龍華建議,解決企業目前的用人需求和學校教學契合度的關鍵是加強校企合作。學校走進企業,瞭解企業招聘的實際需求,企業也可以多拜訪目標院校,就公司的用人需求和思路與學校多做溝通。
據瞭解,途牛與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的旅遊主播培訓即將開班。“意識到我們在旅遊主播這一新職業的培養上尚有不足之後,我們就和途牛進行溝通,就人才培養達成了合作。首批選拔30名學生組建‘途牛文旅網絡主播訂單班’,雙方將共建旅遊主播師資和課程。”李濤說,“當前,學院已錨定行業發展前沿開展教學改革,如針對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個性化定製等發展態勢,將旅遊主播、旅遊定製師、小紅書旅行博主等新業態的運營模式納入教材。”
“旅遊教育要通過推進深度產教融合,高效聯動行業企業,構建校政行企協同機制,更好地促進供需統一。”程小康分享了他們的一些嘗試,“多年來,學校積極創新合作模式,與企業合作成立聚焦細分領域的微學院,將行業前沿理念、真實項目和實踐資源深度嵌入教學過程;開展‘訂單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設立‘旅行定製微專業’等精準項目,直接對接企業用人標準,確保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高度同步;通過深化產教融合,與頭部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共同開發課程體系,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
春秋旅遊是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校企合作方之一。“目前,我們與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旅遊外語學院合作,共同培養既懂外語又擅長產品策劃的複合型人才,合作方式包括共同開發課程,爲學生提供教學實訓、實習實踐機會等。”春秋旅遊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周慎進一步介紹,“例如在課程開發上,雙方緊緊圍繞‘行業需求導向+院校特色融合’原則,在課堂上引入企業真實服務案例,並通過學生的實習實踐,實現課程內容與行業實踐的深度綁定。”
聲音

他們因熱愛而留在文旅行業
我們學校今年有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3個班,共計107人。目前就業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已就業的畢業生中,學生主要從事導遊、講解員、行政、業務員、營銷銷售等工作。此外,還有20人左右選擇繼續升學深造,希望通過提升學歷增強未來就業競爭力。從就業選擇來看,旅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繼續從事文旅行業的學生佔比在35%,並不算多。但是,他們之所以選擇留在文旅行業,還是因爲熱愛這個行業,對行業發展前景依然充滿信心,更希望能學有所用。
——廣州職業技術大學旅遊商務學院二級教授劉曉傑
學生和企業應早一步建立供需鏈接
對於學生來說,畢業之前的實習實踐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可以爲企業與畢業生的雙向選擇打下基礎。例如我們與北辰集團合作開展的會展定製班,通過訂單培養的模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在課堂上開設會展領域相關課程,另一方面爲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我們發現,經過一年培養,畢業求職時,大部分參與實踐的學生會選擇留在會展行業。未來我們也會嘗試開設更多的實驗班或定製班,讓學生和企業早一步建立起供需鏈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呂寧
線下互動是彌補信息差的有效方式
在校園招聘活動中,我們觀察到部分大學生對於未來職業的選擇、職業目標的制定、優質實習機會的獲取等方面是存在困惑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爲,線下互動是彌補信息差、實現人才精準對接的高效方式。攜程持續投入並優化校園線下活動,旨在通過面對面的深度交流,更有效地識別潛力人才,併爲廣大學子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職業發展支持。同時也建議大學生羣體,積極關注並參與目標企業的線下宣講會、招聘會及開放日活動,把握與心儀企業HR直接溝通的機會,爲開啓理想的職業生涯邁出堅實一步。
——攜程文旅產業學院院長劉迪
(作者:中國旅遊博報記者 張宇 首席記者 王洋;編輯:楊碩)